香脆的锅巴 – 文磊

2018年8月18日21:52:10干越文艺773字阅读2分34秒

或许是出于节俭的目的,旧时家乡的妇女做饭,作(时)兴用“捞饭煮粥”的工艺。即将全家人一天食用的大米悉数放在铁锅里加水清煮,至水沸时,用筲箕捞出大部分半熟的米粒,家乡称“米粕”。

香脆的锅巴 – 文磊

剩下的汤汁,家乡称作“饮yěn汤tuon”。用它来冲“白水蛋”或甜或咸,都极富营养。

将“饮汤”与锅中剩下的“米粒”熬制的稀饭,因集中了大量米的精华.

那口感又稠又甜,十分美味。

捞出的“米粕”,或用木甑蒸制,或用铁锅焖熟。前者一般用于过年过节。

因需要甑里的蒸汽祭祖(注一)。后者,多用于日常饭食。因铁锅传热不均,一锅饭焖熟后,锅底往往结有一块厚厚的锅巴,家乡称作“箔箔”。如果火候掌握得好,那锅巴又黄又脆,吃时香味四溢。

如果条件许可,再碰上父母高兴,放下一小撮食盐,撒下几滴麻油,那锅巴即刻变得油光锃亮。

吃时那香味,那爽劲,直教你如啮“龙肝凤翼”般的,忘乎所以。

那快感绝非如今任何佳肴美味所能比喻于万一的。

如果火候不到,锅巴过于单薄,大人们就会将它连同粘在上面的饭一道铲起来,用手捏成个团,老家叫“箔箔赘zòi里”那味道也忒香,让你不知不觉间吃饱了肚子,而忘了吃“下饭菜”。

即便饭烧过了头,锅巴底部乌黑如炭,此即“烧箔箔”。对此,儿童们也绝不介意,照样争着、抢着去吃。而且吃得有滋有味。末了,一个二个变得乌唇乌嘴,十分滑稽。

那时的大人也决没有如今的父母们恁般多虑,又担心 “二噁英”,又怕“致癌”。面对孩子们的天真和陶醉,他们总是乐呵呵地,连声讲:“烧箔箔吃了好,可以打‘滞(注二)’”。

我们家姊妹多,不管父母多么上心,做出的锅巴总是没法让我们过足瘾。

及到三年困难时期,连稀饭也喝不上,更遑论锅巴了。

于是,我便带着对它的不尽的回味和渴求,离开了故乡,那份思念,一直持续到而今。……

注一:传说鬼神只喝蒸汽。

注二:“滞qiò”为干越方言,指小儿积食或生蛔虫。“打滞”即化食或驱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商场没有怜悯 – 文磊 干越文艺

商场没有怜悯 – 文磊

今早九点,老伴打完太极拳回来,情绪十分激动,刚进门,就给我讲述了一个她晨运好友——丘婆婆的故事。 一 丘婆婆是新近来到社区的外来住民,她是贵州遵义附近的一个小镇人。年约64—5岁,为人热情豪爽,可她一...
细嘴下,断想 – 文磊 干越文艺

细嘴下,断想 – 文磊

自出生以来,小外孙的胃口一直不佳。为此,不知费了我们多少心机,求医问药,买这买那。可他的问题,始终没得到显著的改善。 一日数餐,只见老伴端着饭碗,皱起眉头坐在他面前,用家乡普通话大声嚷嚷道:大口呎(吃...
北风乍起的时候 - 文磊 干越文艺

北风乍起的时候 – 文磊

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万勿对座入号 内容简介:这是文革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个鄱阳湖渔村,一对多情男女,文革中相识相爱,却发现彼此有几代冤仇,几经周折,爱情终于战胜了宿仇,就在她们舔干了历史伤口的...
悲哉,老黄狗 – 文磊 干越文艺

悲哉,老黄狗 – 文磊

在我的童年,有一个亲密的伙伴,它忠诚地陪伴着我,走过了由童真向青葱少年的过渡期。 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诸多乐趣,遗憾的是,六十年代初那次全民饥荒,夺去了它的生命,使它永远地离我而去,孤独地躺在东山西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