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秋夜 – 文磊

2018年9月24日23:14:42干越文艺2033字阅读6分46秒

许久未在家乡过中秋节,脑子里剩下的只是对儿时月夜的记忆。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故乡明月的思念变得越来越强烈。我终于敌不住乡情的压迫,在国庆假日踏上了家乡的红土地。

我家位于鄱阳湖滨,水陆交通不便,经济不很发达。

但是,二十年经济改革的大潮,照样给家乡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人精神抖擞,处处高楼林立。

故乡中秋夜 – 文磊

往日那种残破萎靡的市容已经荡然无存。我不住地为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成就叫好。这毕竟是在毫无外资援助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朴素的繁荣。这是在我们自家土地上兴起的“自己的繁荣”。

高兴之余,我又不禁暗暗地担心:会不会同其他地方一样,这些成绩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的?我为之几十年魂萦梦牵,如今又千里迢迢来求索的儿时明月还能不能见到?

我暗暗在着急。

家乡的习俗丝毫未变。大清早,乡下的亲戚便大声嚷嚷着敲起门来了。他们夜半起身,早早打好了糯米糍粑,或蒸熟了萝卜馅米团。吃上这些节日佳肴,自然不会忘记城里的亲戚。

乡亲十分朴实,至今乐此不疲。

倒是我那不懂事的小外甥,冷不丁地蹦出句伤人颜面的话:“都是啥年头了,谁还吃这玩意?”。

乡亲脸面一红,自惭形秽地匆匆倒入碗盘里。

喃喃地解释说:“你们城里人吃惯了好的,换换口味吧。”几十年没吃过家乡这些风味食品,我禁不住抓起一个米团饕餮起来。那热乎乎,辣兮兮的滋味,让人回味出多少乡思乡情来!

和其它节日不一样,中秋节的重头戏在夜晚。它的特色套餐也不是通常的鸡,肉,鱼,蛋;

而是与月神同餐的瓜,果,糕,饼。

晚饭后,我登上天棚同妹妹她们一起赏月。只见天高气清,广袤无垠的苍穹中,只有一颗明亮的金星在东天闪亮。不久,一轮满月从东山岭的一侧冉冉升起。

初始,月面红暗。眨眼工夫,银光四溢,光亮如镜。和记忆中的儿时明月毫无二致。“啊,多明亮的月光!”我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家乡父老以耕耘为主,老家工业落后,交通也不发达。

对环境的污染不及其它地区严重。

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这份如今已不可多得的“自然美”。

忽然,城东郊人声嘈杂,一股浓烟冲天而起。“糟糕!着火了!”我失声惊叫起来。

“不,是人们在烧塔。”

四妹说。“烧塔?”转瞬间,仿佛穿过了四十年的时空隧道。

一些动人的童年轶事又涌现在眼前

……

不知源于什么典故,家乡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中秋节砌塔、烧塔的习俗。

一大早,孩子们就张罗着从四面八方收拾起残砖败瓦来。大砖块放在底层,稀稀地围成个圆圈。

圆圈迎风方向,留个灶口,以便塔成祭烧时不断地添加柴火。

然后,以下一层砖头为基础,像搭桥一样,一层层往上铺。圆周一层比一层小。大约在塔高的一半位置就改用瓦片。那些瓦片也是孩子们在几个月前就从房前屋后捡来并精心敲打成圆形备用的。

付出了艰辛,自然格外珍惜。孩子们往往诡秘地将它窖藏起来。

讲是指望它变成银圆,实则留待中秋砌塔用。起窖后,孩子们得把瓦片按大小分类。

大块的垒下边,小块的放上层。最上层由一块缸瓦封顶。

这样,塔体就被砌成近似圆锥形。

遍布空隙。虽不如象牙塔那么玲珑剔透;倒也亭亭玉立,古风岸然。

只等月亮升空,孩子们就欢呼跳跃着点着了塔内的柴火。

转眼间,浓烟裹着火苗,呼呼地从砖瓦孔隙中直往外窜。塔上塔下,无数的孔隙,无数的火舌。烈火干柴,风助火势,火趁风威;其情景十分动人。火一直烧到午夜。塔身的砖瓦被烧得通红透亮。

这时,孩子们就从屋内拿来烧酒,朝塔上一浇。

千百条通红明亮的火苗,转眼间便变成蓝绿色的火焰,整个塔身犹如一座晶莹剔透的蓝宝石雕塑,发出耀眼的蓝光。或许是受酒精瞬间的强冷却作用,“砰”的一声,整个塔身突然瘫塌下来。

人们慌忙双手合十,口中念叨着:“年年祭宝塔,岁岁保平安”……

如今,“呼呼”的火苗仍在闪烁。可历史的车轮已前行了三四十年。

这个活动仍然被后生们重复着。也许是今天的“小皇帝”们再也没有那份锤打瓦片的耐心,或许是昔日的瓦房已被混凝土洋房所代替,碎瓦片已根本无处问津。塔体从上到下都由砖块垒成。

显得特别粗犷。

此外,燃料也不再是孩子们从家里偷来的柴火;而是被淘汰的家具,过时的衣裤鞋袜。

更有趣的是,塔旁还堆有七八只破旧的汽车轮胎。

昔日圣洁的宝塔,如今成了垃圾焚烧炉。

人们在月夜逗乐的同时,还不忘净化自己的居室。这真是绝妙的“实用主义”大写照。

正在我感慨有加的时候,身边传来一阵狂热的欢呼声。

原来,一人用叉子将车胎套入塔顶。

浓烟起处,塔顶四周火苗一窜几尺高。在宝塔面前,人人都像孩子般地欢呼雀跃,大声谈笑。

完全冷落了天上那轮朗朗的满月。我心里充满了新奇和激奋。

透过挟携着无数火星,踊跃上卷的浓烟;穿过塔旁树叶婆娑,疏密有致的树枝。

我在一旁久久凝视那轮月月相逢,但确实久违的故乡明月。那么亲切,却又那么陌生。

夜已经很深了。身上微微有些凉意。

因对那座“改良”过的砖塔能否被烧红缺乏信心;我睡眼惺松,蹒跚着踏上了归程。不经意中,我突然发现人人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那么清晰、婆娑,让人仿佛又回到童年的梦境。

几十年了,没见过这么明亮的月亮,更没见过月下这么长、这么黑的人影。

“月是故乡圆,月是故乡明。”我心里不住地念叨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商场没有怜悯 – 文磊 干越文艺

商场没有怜悯 – 文磊

今早九点,老伴打完太极拳回来,情绪十分激动,刚进门,就给我讲述了一个她晨运好友——丘婆婆的故事。 一 丘婆婆是新近来到社区的外来住民,她是贵州遵义附近的一个小镇人。年约64—5岁,为人热情豪爽,可她一...
细嘴下,断想 – 文磊 干越文艺

细嘴下,断想 – 文磊

自出生以来,小外孙的胃口一直不佳。为此,不知费了我们多少心机,求医问药,买这买那。可他的问题,始终没得到显著的改善。 一日数餐,只见老伴端着饭碗,皱起眉头坐在他面前,用家乡普通话大声嚷嚷道:大口呎(吃...
北风乍起的时候 - 文磊 干越文艺

北风乍起的时候 – 文磊

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万勿对座入号 内容简介:这是文革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个鄱阳湖渔村,一对多情男女,文革中相识相爱,却发现彼此有几代冤仇,几经周折,爱情终于战胜了宿仇,就在她们舔干了历史伤口的...
悲哉,老黄狗 – 文磊 干越文艺

悲哉,老黄狗 – 文磊

在我的童年,有一个亲密的伙伴,它忠诚地陪伴着我,走过了由童真向青葱少年的过渡期。 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诸多乐趣,遗憾的是,六十年代初那次全民饥荒,夺去了它的生命,使它永远地离我而去,孤独地躺在东山西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