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第一大县是哪里(江西省有几个县)

2022年3月29日12:22:43江西资讯7938字阅读26分27秒

江西第一大县是哪里,江西省有几个县

内容导航:

  • 江西面积最大的县是哪个县
  • 上海是如何越扩越大的
  • 中国人口第一大县是哪个县
  • 国产剧到底还是它无敌
  • 一、江西面积最大的县是哪个县

    赣州市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赣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置了县,到隋代时更名为虔州,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为赣州府。现有1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是江西省最大的地极行政区。

    二、上海是如何越扩越大的

    推荐

    作者:小贝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编辑:

    知言

    社长说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空悬寺悬空西山。

    ● ● ●

    上海是如何越扩越大的?

    作为中国TOP2之一的上海,市中心的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令人叹为观止。
    但和北京的昌平、通州等地经常在互联网上刷存在感不同,上海的郊区知名度远没有市中心高。
    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上海只有浦江两岸发达地区,而没有广阔郊区腹地的错误印象。

    谁说上海很小家巴气的啊?

    其实上海的郊区并不小,全市面积已经达到了6000多平方公里。
    虽不能和北京这样的巨无霸城市相提并论,却有着自己紧凑统一的城市节奏感。

    但上海从一座县城走来,可不是一出生就这么大的。
    经历过数次成长蜕皮的上海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并且大有继续向西扩张的意向。

    中古重镇大上海

    上海在地理上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太湖平原向海洋的延伸。
    但它的形成远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样是一件极为晚近的事,在西晋时,这里就已经有了很成规模的人口聚落。
    当然,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海洋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运输和贸易,而是提供渔业资源。
    整个东南沿海,“以海为田”的远不止闽人,太湖平原最东端延伸处的居民也不例外。

    市中心还是在海里

    好像除了捞鱼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了

    既然能够成为渔村,就有成为港口的潜质。
    一旦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以及航海技术得到了资本和人才的加持开始发展,上海附近的航运属性就被开发出来了。

    不过那时候的上海仍然是一座严重依附于太湖平原的港口,缺乏构成一个独立经济区的条件。
    这主要还是因为长江当时还没在东侧淤出足够的陆地,上海还没有形成一座独立城市的地理基础。

    现在建筑最密集的地方

    居然全都泡在水里

    不过这一点很快就会得到改观。

    到了元朝,随着长江造陆运动的进展,上海的箭头形状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海岸线也越来越往东扩展。
    这时候的上海,拥有了足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盈余,可以提升行政级别了。
    元朝人设置的上海县,从行政上确定了上海的地位,而过去上海地区的上级领导华亭县,也撤县设府,被提升为了著名的松江府。

    元朝上海呼之欲出

    只是崇明岛还只是两个沙尖尖

    很快就会自我膨胀的

    元朝时期的上海县城能够管控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大致上就局限在黄浦江以西的江左拐弯处。
    选择这个拐角设置县城,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有着避开“反弓”的风水学依据,事实上则是为了在水文上避免城边陆地被河水侵蚀的危险。

    陆地侵蚀就去侵浦东吧

    浦西寸土寸金

    这座老城并没有成为遗迹,而是伴随着上海的成长经历了不断的翻修和维护,一直延续至今。
    上海老城厢最重要的景点城隍庙附近,就是过去的上海县城。
    而这座城市依靠着长江淤出的大片平原农田和靠近东海的渔业航运业优势,已经是一座比较重要的城镇了。

    上海的宗教氛围还是很浓郁的

    是本土道教继承得最好的大城市

    不过由于只是一座县城,而且远离当时江南的财富中枢苏州,明代的上海县城还只是一座周长五公里的小城。
    要说起上海的第一次剧烈城市化和扩容,还得等到百年前风雨飘摇的时候。

    农业时代

    这种农业,渔业,商业,人口俱佳的地方

    才是真正的宝地

    图为太湖沿岸

    被列强拓展的领土

    外国列强叩门而入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是巨大的羞辱,但对那些被他们选中的城市而言却是发展的良机。

    184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作为开埠港口向英国人开放。
    两年后,觉得在上海县城做生意处处被中国官员为难的英国人,提议在上海县城北侧开设专供英国使用的租界。

    中英两国汗华囇号上签署《南京条约》

    本来驻守县城的中国官员就对外贸协定、外交条约等西方的那一套不甚了了,听闻英国人主动提议搬到城外的乡下自然很快允诺。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国际法的框架里,这是主权转交丧权辱国的大事,也没有想到,这会成为上海一个小县城不断向外扩张的源头。

    从周边抠土地给阿拉

    英国人要到的第一块租界,在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接口处,具体区域是在今天的黄浦江、北京东路、河南中路、延安东路围成的方块里。
    这片区域成陆时间不久,而且位于江河交汇之处,水文上有些不稳定,对于上海县的官员们来说价值不大。

    只要不在县城里闹事

    你们想哪能就哪能

    但同样的地理条件,在英国人的眼里就价值连城了。
    苏州河上的小舟可以将英国商人的影响力扩展到太湖平原的东侧腹地,靠近黄浦江的水运条件则能够让英国商人很轻松地进入长江,进而进入东海和大洋。
    商业和农业用地的思维差异,就这样在上海被中英两国的官员们明显地区别开来了。
    而如果把英国租界算进去,此时上海的城市化面积翻了一番。

    抱紧了大佬的大腿

    由于两江交汇处的商业价值太大,很快这里又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他们也想在这个水上十字路口分一杯羹。
    但是由于苏州河南侧明显已经成为了英国人重点经略的对象,美国人就只能跨过苏州河,在北岸建立自己的基地。
    最早是在今天的虹口,美国人开设了租界。
    很快英美两个租界就合二为一,成为了著名的公共租界。

    英国有的美国也要有

    外国列强当然不会乖乖地满足于原有的租界面积。
    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洋行和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中国人进入了租界,租界扩张已成必然之势。
    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像竞速一般在苏州河沿岸疯狂修路,并且借着修路的名义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再扩大,象征着西式城市的租界也因此越来越大。

    后来法国说我也要有

    到1914年,公共租界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7万亩,远远大于仍然保持着原有大小的上海县城。
    不仅晚清政府无可奈何,新生的国民政府也只能默认这种国中之国的存在。

    租界大了木老老

    已经远远超出县城的控制范围了

    但这也是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相对于老城厢里的本土中国建筑和城市规划方式,外国殖民者带来了更加科学、更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狭义定义中的摩登上海,即今天的黄浦、静安(已扩并)、徐汇北部、长宁东部、虹口南部等地区,也就是老上海口中的“上只角”就此形成,堪称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典范。

    这才是大家印象中的上海

    当然包裹着这些以租界为核心的“上只角”的,是脏乱差的“下只角”。
    鲁迅如此描述这个混乱的城市化外围地区:“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地在飞,孩子成队地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哄哄的小世界。

    程乃珊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穷街》

    讲的就是“上只角”和“下只角”的故事

    下只角人的脾气是很大的

    然而无论如何,上海已经远不只是用一个镇子或是老县城所能概括的概念。
    它开始疯狂生长,走上了越变越大的道路。

    苏嘉入沪

    1927年,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这是上海在行政上的又一个进步,从江苏省完全独立出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上海还不够大,仅仅囊括了老城厢和租界,面积不到600平方公里。
    周边的县乡仍然处于江苏管辖之下,是一个经济孤岛——正如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上海苏州河以南的租界成为了沦陷区的经济孤岛一样。

    民国时的大上海计划

    投入大量资源的北部新市区

    可惜在日本侵略战争中被毁灭

    没有足够大的行政区划,严重影响了上海的城市扩张和发展。
    那时候的上海市政府,就已经有了疏导落后产能,希望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设置更多高端产业的意识。
    事实上,没有自己的农地,周边居民属于不同行政单位而难以进城等问题在抗战时期严重影响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人们很怕重蹈覆辙。

    因此新中国建立之后,上海的扩编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
    上海曾经是庇护中共中央多年的福地,也是当时受到国际封锁的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对外窗口,扩张势在必行。

    上海重要景点中共一大会址

    后来就跑到嘉兴的船上去了

    因此1958年,中央决定将江苏省上海(一个很迷的行政区划,范围主要是闵行、徐汇南部和长宁西部)、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共10个县划归上海市,让上海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10个县距离市中心确实有些距离,以至于当地老本地人在提起市中心时,还会用“去上海”这样特别生分的说法。

    来自郊区的小伙伴举个手

    结果在人数和气势上

    已经把市区吓尿了

    而这10个县的加入,也让上海在面积上瞬间膨胀了起来,由原来的618平方公里扩张到了6340.5平方公里,在个头上有了一座大城市的样子。

    不过由于这些县城与上海合并的年数不长,经济依附程度不高,大多拥有自己的一套工商农住体系。
    比如嘉定以汽车工业立身,宝山为重工业区,奉贤金山是化工区,而松江更是整个自成一派,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与市中心分庭抗礼。

    市区的不要过来

    我很强的

    这些外围区域参与上海市中心的分工不足,大概也是上海的郊区知名度远不如有明显功能分块的北京郊区的原因。

    但既然周边近郊参与城市分工的动力不够,自然会有外部的有志者加入。

    一定要和大佬搞好关系

    才能提高生活品质

    上海的西北边界推进到了浏河-陆渡-花桥-石浦-淀山湖一线,在条线的背后,苏州东部的太仓和昆山两地早就已经在精神上成为了上海的一部分。
    尤其是昆山,凭借11号线方便的交通与上海市区完成了一体化,变成了上海的睡城,扮演着北京昌平的角色。
    (同时带来了当地房地产和工业的投资热潮)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是世界上单线里程最长的地铁线路

    苏州人大概对此并不会表示不满,毕竟上海最早的华商辉煌,就是由他们的祖先和宁波人一起创造的。
    而且苏州人早就做好了用一根城际轨交,再把昆山和市区连起来,间接彻底连入上海的准备。
    比起广佛一体化更快速、更彻底。

    苏州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小弟了

    而在西南方向上,驾车通过石湖荡或者亭林,就能轻松进入嘉兴嘉善。
    西塘乌镇等地早就是上海人玩腻了的景点,嘉兴也很期待能够凭借江浙沪交界处的地理优势,更深度地嵌入上海的棋局。
    只不过上海毕竟是苏锡常的延伸,经济中心也靠北,要影响到南方的嘉兴还有一些时日。
    但这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在逐渐吸收稳定了近郊以后,一个囊括了苏州东部和嘉兴的大上海,其实已经近在眼前了。

    你看

    满满一大包上海

    真的眼看就要大得不要不要了

    彩蛋:今天高频出现的喜剧演员是上海人民最爱的阿庆爷叔。
    非土著小伙伴如果想显摆自己对上海很了解的话,只要说认识阿庆,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 ● ●

    1

    你可能会喜欢:

    上海不同阶层人群生存报告

    上海“小男人”形象从哪里来?

    从苏北到上海,苏州人为何四处移民?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三、中国人口第一大县是哪个县

    答:中国人口第一大县是:安徽省临泉县,有180多万人口,号称中国人口第一大县。

    四、国产剧到底还是它无敌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因为每次重看,都会让你惊觉一语成谶。

    今天请来@戴斯特妮 说一说国产剧No.1、豆瓣9.7的《大明王朝1566》。

    为什么又说它?

    不多解释了。

    快上车,你看了就懂——

    文 | 戴斯特妮

    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故事要先从一场天气灾害说起。

    因为在一个复杂的国度,天灾永远不只是天灾。

    年关岁末,腊月二十九的节骨眼上,钦天监的周云逸被杖毙于午门之外。

    作为一个夜观天象、奉旨算命的监正,他这样解释这个反常的冬天: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

    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说出这种话,基本算是不想活了。

    那好啊,送你上天。

    是啊。

    一片歌功颂德中,这种“丧气话”谁愿意听?

    不愿意闭嘴的人,自然有的是法子叫你“失声”。

    照编剧刘和平先生的话说,他希望用这个开篇。

    “几板子打出明朝王权主义到了极致的本质。

    随后,太子裕王得子,皇帝赏新皇孙十万匹丝绸。

    此为家事。

    御前会议上,朝中两股势力——严党和裕王派清算去年的财政,方知道国库已空。
    内阁首辅严嵩顺遂圣意,提出改稻为桑。

    此为国事。

    除夕当天,一场鹅毛大雪翩然而至,监督打死了周云逸的大太监冯保喜报祥瑞。

    此为天下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无巨细,不厌其烦,无一处赘笔。

    瑞雪兆丰年。

    丰年出在农民身上。

    可眼下朝廷入不敷出,十万匹丝绸的赏赐就已经轻易允诺出去了……天家尚且如此,下面一手遮天的严家、宦官势力又将如何“体恤”民生呢?

    还记得被杖刑于午门外的周云逸那句“遗言”吗: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交杂,织成一张弥天巨网。

    它引领我们,让我们看见引起飓风的那只蝴蝶如何扇动翅膀,听见巨轮沉没之前,第一片甲板断裂的声音。

    裂缝由上至下。

    2

    这片景象之中,有一场水灾,是十足赤金的人祸。

    诱因,还是“上头”种下的:

    皇帝授意、严嵩挑明的新政,“改稻为桑”。

    这个新政在历史上根本不曾真实存在,然而这个事件却精确地折射出了一个“历史真实”中的“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过去的一年,财政艰难:

    两省大旱,三省大水,宫中大火,边关战事……

    都是事实。

    也都是借口——

    别忘了事实背后的那个终极事实——“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

    张居正:(这样入不敷出)真不知道我大明朝还有什么可吃。

    严世蕃:照你这么说,去年为江浙修河堤、为皇上修宫室已经把我大明朝修得山穷水尽了?

    国库亏空。

    节流是不可能节流的,只有开源——

    嘉靖决定贩卖丝绸去西洋,创汇弥补国库亏空。

    天朝的丝绸好极了,外国人民都喜欢。
    如果丝绸之路火了,皇上就发了一笔大财,边关军饷也就有了着落。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蚕丝,订单再大也是扯淡。

    蚕丝从哪儿来?

    蚕宝宝。

    蚕宝宝呢?

    桑树。

    桑树呢?

    桑田。

    没有桑田?

    简单,把稻田铲平了,种上桑树,秒变桑田。

    浙江成了一片希望的热土。

    所有人都盼望着,改稻为桑的新政能一解财政亏空的燃眉之急。

    同时,皇帝宣布改田不加税,自然应是农户福音。

    上头再一合计:

    一夕之间,要在江浙变五十万亩稻田为桑田,新政才算有起色。

    没想到种桑的利润虽然数倍于水稻,却民愤四起,阻力强大。

    朝堂上的人们实在想不明白——

    新政明明意在利国利民,为何推行起来却路途艰难?

    看客如我们自然明白“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也不难联想到最近发生的许多事。

    我也就不另扯远了。

    继续往下说。

    3

    制定新政的人,自然是为国而计。

    可这些“上头”的人独独看不见一件事——

    春夏之交,青苗已经生出。

    此时改稻为桑意味着一个“青黄不接”的严冬!

    水稻,粮食作物。

    桑树,经济作物。

    在等粮过冬的农民来说,哪个更实在,一目了然。

    改稻为桑是国策,这不假。

    可是怎么改?

    这难题,落在了新政的执行者身上。

    此时改稻田为桑田,秋冬将颗粒无收,粮价必遭哄抬——

    就算桑苗真有几分收成,也不够去填买粮食的差价。

    想买粮,农民只有贱卖手中的田地。

    农民没了土地会怎样?

    “变成流民,流民一多,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大后年必反!”

    所以啊,这个“上利国家,下利黎民”的政策实际上断了老百姓的生路——

    如果在一夕之间强制推行,它的后果是“祸国祸民”的。

    可朝廷自然是不理这一层的:

    他们只要看到一个结果,一个顺利、稳定的结果。

    至于实操过程,让地方官员去操心吧。

    对那些夹在“朝廷”和“百姓”的权力中间层来说,王命难违。

    一则,杭州知府马宁远带着军队马踏水稻:

    改稻为桑是国策!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要改!

    二则,借着端午汛的“好时机”,一场人祸诞生。

    新安江的闸口被炸开。

    毁堤淹田。
    亏他们想得出来。

    先把那九个县淹了

    堤坝口为何而决,所有人心知肚明。

    堤坝决口后如何应对,那些人闭上了眼睛。

    第一个跳起来的是负责监管河道的公公李玄。

    李公公是“宫里”的人。

    可是作为“豆腐渣”工程的直接负责人,他脱不了干系。

    在这滔天大祸跟前,他连夜投奔宦官势力在地方的权力代表,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杨金水:

    “干爹不好了,这是有人要害儿子。
    我监工的九个堰口固若金汤,根本不可能决堤。

    杨公公如此回答李玄:“天底下,哪有固若金汤的堰口?”

    很清楚了——

    这只替罪羊,李玄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得听上头的安排。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时局中的清流。

    太子派在地方上的人,主张尽力为农民“抢回”田地:

    让士兵们跳到决口里堵一次

    死了人还堵不上

    对百姓也是个交代

    天昏地暗的暴雨中。

    前赴后继的士兵,用自己的性命填上了被人为决开的堤坝。

    炸开的九个县,有七个县保住了。

    第三拨人急了——

    全乱了

    分洪了

    只淹了淳安一个县和建德半个县

    他们本打算放手去干——

    大水淹田口,在地方上大量买田,变稻为桑,踏踏实实向皇上交差。

    现在,“美梦”破灭了。

    那么问题来了:

    推行国策,有错吗?

    没有吧。

    体恤民生,有错吗?

    自然更没有。

    可是这些权力的中间层,一张张脸谱摆出来,不禁叫人想问——

    都说国计民生、国计民生,我们总以为它俩是同一样东西。

    可是原来,国计和民生,它们的含义能如此不同。

    堤坝决口了。

    新政预期又没有达到。

    跟着,就是一场甩锅游戏:

    总得给朝廷一个说法

    找个人顶罪

    这后面,这桩桩件件如何发展,如何收梢,你们自己去看。

    但我已经点到了我想说的——

    权力的狡猾之处。

    4

    其实,从一开始,这笔丝绸订单就是一个“迷局”。

    算这些丝绸能创汇多少,上头的算盘拨得叮当响;

    算这些丝绸从哪里来、怎么来,各级下属却只能“看着办”。

    何为看着办——

    看着谁办?

    一个连环局,所有人或提心吊胆,或殚精竭虑。

    唯一逍遥自在、独坐中军帐的,就是嘉靖皇帝。

    “天意从来高难问”。

    嘉靖只暗示,不明言。

    于是上下各级的官员,就从“无为而治”中去揣测圣意。

    对了,是皇上圣明;错了,自然会有人被拖出去祭天。

    差事来了,无论如何都要办;差事砸了,送谁去顶包都得认。

    至于差事本身的合理性,没有人敢去追问。

    朝堂上下,人们背着性命身家玩一场零和游戏。

    政令既出,全盘皆动。

    事情一开始,就是一张立体而细密的网。

    局中所有的人都匍匐在这张网上,任何一个人的震动都会引起网络上其他人的震动。
    当核心发出震动,震动就变成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震动足够大的时候,最外层的人,最先被震落、抛弃。

    每个人所害怕的,不过就是要从网上掉下去。

    每个人所专注的,不过是距离核心更近一点。

    人们扒紧了网。

    ——国计?

    ——家大业大,不要紧的。

    ——民生?

    ——我冻饿无虞,卿何不食肉糜?

    于是大家自然——

    不重民生,只重差事;

    不重过程,只重结果;

    不求国泰民安,但求没人造反。

    总之:民生多艰,与我何干?

    于是,民生反弹了:

    第一个被震下去的是河道监管李玄,那个织造局的人,宫里的人。

    第二个是杭州知府马宁远。

    为推行新政策甘做历史罪人的人,地方上提拔的人。

    然后是郑必昌、何茂才,内阁首辅严世藩的人。

    ……

    一切兜拢不住,只好杀负责织造丝绸的商人沈一石祭天。

    逻辑很简单:

    国库空了,自然要填。

    百姓没羊毛可薅,往富商巨贾身上薅,总能弄到不少银子吧?

    沈一石聪明一世,死得明白。

    侯非侯,王非王

    千乘万骑归邙山

    狡兔死 良弓藏

    我之后 君复伤

    一曲广陵散

    再奏待芸娘

    是啊。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

    就算他沈一石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下一次,再去哪找下一个“沈一石”?

    这样的局面中,即使有一个海瑞石破天惊地出现——

    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与嘉靖分立在道德和权力的两座山峰上遥相对峙。

    这个局,也只会是死局。

    因为本质上,所有的问题是这样的问题:

    国家机器所服务的,是私人,还是民众?是官员,还是民生?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监察和制衡,一个王朝能往何处去?

    极权之下,一切仰赖道德完人、明君圣主。

    而他们中的哪一个,不是身在局中呢?

    这部戏已经拍过了十年。

    冷开播、冷收视,却在去年重新回到众人的视线。

    刘和平坦言,他创作之初,就知道这将是中国影视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它吸引老人,也吸引刚刚长成的孩子,在一轮又一轮的回看中,解读这部鸿篇巨制的沉思、讽喻。

    看着看着,就不禁悲悯起那些,被历史没过了头顶的大大小小的角色。

    或许,也不只是他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30例,累计出院病例1425例...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8月1日0-24时, 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2例,均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7例,累计出院病例1395例。截至...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1例,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