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植保会在哪里举行(全国植保会在哪里召开)

2022年4月22日00:21:59江西资讯7436字阅读24分47秒

南昌植保会在哪里举行,全国植保会在哪里召开

内容导航:

  • 南昌植保会全国在什么时候开
  • 第三十三届全国植保会可能在哪个城市举办
  • 2014年全国植保会在哪里举行
  • 为了留住最后的滇金丝猴和绿孔雀阿拉善SEE诺亚方舟做了什么
  • 一、南昌植保会全国在什么时候开

    据悉,2021全国植保会是第三十七届,100,000多平米展示面积,1,000余家左右农化、植保机械等企业参展,权威的农化行业产品、技术、信息交易平台。
    2021全国植保会时间地点: 布...

    二、第三十三届全国植保会可能在哪个城市举办

    上海有可以举办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因上海有中外文化 国际城市等等

    三、2014年全国植保会在哪里举行

    答:2014年全国植保会时间安排:布展日期:标展:2014年11月21日特展:2014年11月20日-21日展览日期:展期:2014年11月22日-24日撤展日期:撤展:2014年11月24日2014年全国植保会展区规划:品牌特装企业馆外企、外资企业馆特装企业馆农药肥料综合展馆新型植保机械馆展馆无人喷洒机演示馆农药包装设备展馆媒体信息区2014年全国植保会参展内容:农药:农药中间体、农药合成剂、农药助剂等;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等产品;肥料:各类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产品;新型植保:植物营养液、土壤改良剂、土壤保水剂、秸秆腐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包装设备:农化行业生产设备、包装、设计等;植保机械:杀虫设备、喷撒设备、配肥施肥机械、农用机械、园林农田节水设备;媒体信息:农化行业报纸杂志、网络、策划推广机构等;

    四、为了留住最后的滇金丝猴和绿孔雀阿拉善SEE诺亚方舟做了什么

    丨滇西北的一叶生命之舟丨

    ▲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 吴学文

    - 风物君语 -

    向蝴蝶知更,向芸芸众生

    我们该说感谢

    还是对不起?

    ▲ 滇金丝猴,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云岭山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喜马拉雅蜂

    绿孔雀、亚洲象……

    地球上的生命何其多,又何其脆弱

    把这个星球当作承载每种生命的诺亚方舟

    凝聚人类的文明与智慧

    共同成就天上有鸟、林中有兽、水中有鱼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盛世美颜”滇金丝猴

    2018年7月,断断续续的小雨,让茂密的森林更显翠绿。
    响古箐这个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小山沟,迎来了又一批到访的使者,他们的目的是来探访难得一见的滇金丝猴。

    ▲ 来自东南亚的中学生在寻找滇金丝猴的踪影。
    摄影/吴学文

    这是一群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中学生,他们在当地村民的导览下,一边欣赏着正在享用早餐的滇金丝猴,一边聆听着导览员对这群猴子的介绍。
    间或随着猴子或迅捷、或可爱的动作,发出一阵阵“哇哇哇……”的感叹声。

    ▲ 工作中的余建华和他的同事。
    摄影/吴学文

    老余——余建华远远地在临时避雨的帐篷门口蹲着,他不时呼喊着其他巡护队员,以随时留意猴子的动向和孩子们所在的位置,避免猴子行动摇落的树枝砸到孩子们,也防止孩子们越过警戒线,离猴群太近。

    雨天,对于余建华和他的滇金丝猴巡护队员来说,额外增添了不少麻烦:路滑难走,而且全身会被雨水打湿。
    孩子们专心地看着猴群的活动,丝毫没有留意在他们身后的这位老人。
    殊不知,这位老人是让他们能够在这里近距离欣赏到滇金丝猴的功臣之一。

    ▲ 巡护队员们的办公室。
    摄影/吴学文

    余建华和其他巡护队员现在几乎终日在山间守护和追踪猴群的行踪,每天凌晨就要起来确定猴群的位置,确保让远来的游客能够看到它们。

    但游客们不知道,老余从前也曾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猎人,当年他所捕猎的目标之中,就有现在令他们赞叹不已的滇金丝猴。
    “以前,我们都不知道滇金丝猴是需要保护的物种。
    ”老余说。

    ▲ 滇金丝猴。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傈僳族、彝族等民族是山地民族,狩猎是他们自古的传统。
    长久以来,滇金丝猴与当地的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些山林中,是当地以打猎为生的傈僳族人重要的捕猎对象。

    “猎到猴子,是村里的大事,全村人都会聚到一起庆祝,然后分食。
    ”所以在19世纪末的维西,用“只见皮张不见猴”来形容滇金丝猴的境遇丝毫不夸张。

    ▲ 滇金丝猴。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云岭山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
    它们平时生活在海拔3000—4700米的冷杉林、云杉林、栎树和高山杜鹃林中,是除了人类以外居住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

    但是,滇金丝猴被命名之后的七十年间,销声匿迹,不见任何关于它们踪迹的公开报道,人们一度认为滇金丝猴这个物种已经灭绝了。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才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彭鸿绶先生再次发现其踪迹并加以证实。

    ▲ 滇金丝猴。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的生存高度依赖原始森林,每只滇金丝猴需要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原始森林方能生存,其家域之大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所有灵长类动物中都屈指可数。

    所以滇金丝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有滇金丝猴群长期生活的地方,也就表明这里尚存绵延不断的原始森林。

    ▲ 滇金丝猴。
    摄影/冯兵

    保护滇金丝猴这样的旗舰物种,就可以间接保护到这些大面积原始森林,以及与滇金丝猴共同生活在这片森林里的野生动植物。

    1983年,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经过保护区建立以来35年的管护,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已有8个滇金丝猴种群共约1500只,占中国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70%。

    ▲ 滇金丝猴。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的生存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依然不容乐观。
    几乎大半生都在从事保护滇金丝猴事业的龙勇诚说:“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滇金丝猴的数量有所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滇金丝猴的总数不过 3000 余只。

    龙勇诚是现任阿拉善SEE
    西南项目中心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灵长类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灵长类专家组中国联络人,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专家组资深顾问。

    “当阿拉善SEE提出‘诺亚方舟’这个概念,启动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的时候,我十分赞同。
    因为像滇金丝猴这样的动物的确需要一座方舟来保护,而且白马雪山也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巨型方舟。

    ▲ 滇金丝猴。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但是,保护一个物种、一片原始森林,光靠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必须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2016年,西南项目中心提出的“阿拉善SEE诺亚方舟—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通过评审,在阿拉善 SEE 基金会立项、筹款。

    诺亚方舟项目是阿拉善SEE基金会的一个区域性项目,旨在西南山地推进社会多方参与、资源整合保护行动,与政府、专家、其他保护机构、社区村民形成合作,在实践中探索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的全面保护机制,尝试建立“人类社会——生态体系”友善依存关系,让社会公众及人类社会关注的生态体系状况得到改善。

    ▲ 滇金丝猴。
    供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2016年启动的“滇金丝猴保护项目”,是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开展的诺亚方舟项目的一个重点保护项目,也是基金会对旗舰物种保护的一种尝试。

    在基金会看来,联合科学家、企业家、当地政府、社区和当地环保机构的力量,保护滇金丝猴,并以滇金丝猴为旗舰种,带动滇西北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保育,是当前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策略。

    ”走投无路“的亚洲象

    ▲ 亚洲象。
    图/达志图库

    如果说保护滇金丝猴这一滇西北雪山精灵的“盛世美颜”,是为了让更多国人认识和了解这种美丽动物的话,那么阿拉善SEE基金会开展的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项目,则是为了处理亚洲象与人和平相处的棘手难题。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由于亚洲象的活动对当地森林和附近地区的植物物种更新、动物物种共存等关系都有巨大影响,其存在本身甚至成为当地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因此,亚洲象被认为是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物种。

    ▲ 亚洲象。
    摄影/熊王星

    在森林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等必要生境要素的时候,亚洲象一般不会主动袭击人类。
    但近年来随着当地种植用地扩展,亚洲象栖息地范围日趋减少,公路建设又阻断了亚洲象的正常迁移路线,这导致人象间呈现拉锯式对抗,亚洲象肇事范围扩大,强度增强。

    1991—2014年间,西双版纳州因亚洲象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2.0亿余元人民币,截止2014年12月为止,有超过
    210人在西双版纳遭到亚洲象攻击,其中有50余人因伤重而致死。

    ▲ 印度环保杂志《SanctuaryAsia》刊出野生动物摄影大赛得奖作品,其中一张印度小象被暴民火烧的照片获得了比赛的最高奖。
    照片摄于印度东部西孟加拉州班库拉县。
    班库拉县不时发生人象冲突,一批暴民向一对母子大象投掷鞭炮和焦油火球,母象带着小象逃命,但小象却被砸中,身体着火。
    图/视觉中国

    人象冲突的加剧已对当地人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保护区通过购买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等形式,初步实现了对亚洲象肇事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但当地人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风险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邓云,预防亚洲象肇事伤人的机动式声光报警系统的研制者,也是推广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以下简称亚洲象预警项目)。
    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见到邓云的时候,这位年轻人表现出科研工作者少见的幽默。

    ▲ 邓云正在组装用于预防亚洲象伤人的报警系统。
    供图/邓云

    他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我们看,“我已经知道你们来了,收到信息时,我很庆幸自己不是大象。
    不过有位同志明显经验丰富,居然没有被摄像头拍到。

    原来,我们到亚洲象预警项目所设立的红外相机监测点考察的时候,已经被相机拍下来,并且传送到了负责后台监控和鉴别的邓云的手机上。

    邓云说:“西双版纳的人象冲突问题由来已久,包括保护区管理部门在内的许多机构和组织,先后尝试了隔离栏、防象沟、防象壁等许多方案,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 亚洲象。
    摄影/熊王星

    但是,由于以往方案绝大多是以被动防范大象为主,并不能让大象主动改变行为,因此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我们这个项目其实也就是简单地转换了一下思维,既然野生的大象听不懂我们的话,无法直接管理,那我们就只能来管理人。
    当大象来到村寨周边的时候,提前预警告知当地的居民,让他们能够提前躲避,管理大象相对容易多了”。

    ▲ 用于监测亚洲象的红外线感应触发相机。
    摄影/吴学文

    亚洲象预警项目实现这种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借助红外线感应触发相机,这些相机安装到预定地点后,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在拍摄到照片后,第一时间发送到指定邮箱。

    ▲ 用于通知村寨居民亚洲象出没情况的广播设备。
    摄影/吴学文

    管理者对发回来的照片进行检查,若发现有亚洲象活动,则通过手机控制声光预警器,以闪光和语音播报的方式提醒周边的村寨居民注意防范,这为村寨旁亚洲象活动的区域不间断预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大大扩展了预警的范围,为社区居民的安全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足够的反应时间。

    “目前,橡胶是当地老乡的主要生计来源之一,割胶需要在晚上进行,也正是大象活动比较频繁的时候,所以,能不能在晚上及时得到象群活动的警报,对于他们的安全生产显得非常重要。

    据邓云介绍,自2015年5月19日至2017年10月19日,项目团队在884
    天内,共记录到亚洲象活动181次,并对其中157次进行预警;213条预警信息在当地得到发布,其中173条信息能够在监测到亚洲象活动的20分钟内及时发布。

    “大象活动经常是晚上,如果真是大象还好,但问题是有时一些其他的动物或者是人经过,也会触发红外相机报警,如果这样的虚警很多的话就没法睡觉了。
    ”邓云苦笑着,要是晚上因为没醒来而误过了重要的警报,他也很紧张。

    ▲ 监测亚洲象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画面截图。
    供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为此,阿拉善SEE基金会也正委托北京镜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对应的亚洲象智能识别系统,尝试通过计算机智能识别的方式辨别是否是大象,然后自动管理警报系统。

    如果开发顺利,整个系统未来可能就不必24小时人工在线服务,并可以在更多地方推广了。

    ▲ 邓云在树上安装报警系统。
    供图/邓云

    为缓和当地愈发剧烈的人象冲突,邓云团队自2015年6月起就在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澜沧江保护项目的资助下,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景洪市勐养镇关坪村委空格六队村进行亚洲象预警监控试点,初步以人工值守方式建立了亚洲象预警系统。

    但由于澜沧江保护项目已于2017年结束,而此时亚洲象预警后续所必需的声光报警器等关键设备研发尚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项目运行陷入困境。

    当邓云及其团队正在为预警系统的继续完善而发愁的时候,经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介绍,阿拉善SEE基金会开始与该项目团队接洽,并于2018年起由西南项目中心正式资助该项目的继续实施。

    目前,亚洲象预警项目已完成声光报警器广播型样机和字幕型样机的开发和安装试用,后续的技术完善工作也正得到稳步推进。

    绿孔雀—中国最后的500只

    ▲ 绿孔雀。
    图/达志图库

    2017年11月18日晚,“绿孔雀保护音乐会”在昆明剧院举行。
    本次音乐会由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阿拉善SEE基金会、诺亚财富共同发起。

    音乐会以艺术的形式,把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呼声推向社会,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绿孔雀的濒危现状。
    与此同时,绿孔雀的落地保护行动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 绿孔雀。
    供图/阿拉善SEE

    绿孔雀是西南山地,尤其是云南省的明星物种,当这种美丽鸟类的命运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它们也被诺亚方舟项目列入保护行列之中。

    绿孔雀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农田边和林中空旷开阔的地带活动。

    绿孔雀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但近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在各类因素的“围剿”下,绿孔雀的分布区迅速缩小和消失。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晓君教授、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韩联宪教授及其同仁们持续地监测绿孔雀的生境变化。
    他们根据多年跟踪做了“宽容”估算,得出的结论是: 目前中国的绿孔雀不足500只。

    ▲ 绿孔雀。
    图/达志图库

    如何才能给繁殖能力本就不高的野生绿孔雀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阿拉善SEE诺亚方舟资助的绿孔雀保护项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的合作方式,建设绿孔雀栖息地共管保护小区。

    计划用五年时间,保护和改善绿孔雀自然栖息地的生境条件,探索保护小区内野生绿孔雀种群稳定和复壮。

    保护濒危植物就是保护所有动植物的家园

    3000万年前地质上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它的东南沿线形成了横断山脉群体,兼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

    滇西北三江并流处于横断山脉的核心地域,高山纵谷直线距离不到十公里范围内具有着亚热带、干热河谷、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的气候。

    这些高山上是立体垂直植被分布,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合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原、流石滩、终年雪峰。

    ▲ 白芨,学名互叶醉鱼草,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
    图/达志图库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丽江高山植物园许琨园长,给我们讲述了从远古到今天的故事。
    在久远的时代,隆起的古老石山上慢慢演化出了地衣、青苔,在它们的卫护下,草本植物发育起来,在浓浓青草中灌木成长起来,为高大的乔木提供繁育环境。

    “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家园,植被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工程’”,许琨说。

    全球高等植物35万种左右,中国全国高等植物种,仅云南就有种,滇西北植物物种记录有高等植物种;《中药志》中收载的500余种药材中,丽江有321种。

    中科院丽江高山植物园海拔3300-4000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植物园,承担着对横断山脉和高寒山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对濒危和珍稀物种的繁育工作。

    ▲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图/视觉中国

    许琨团队是“植物猎人”,他们到高山原始森林中监测和收集植物种子:春季采集植物标本,收集生物活性材料做分析;秋天又会去采集成熟的种子,一部分作为繁育实验用,一部分种子交到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低温保存。

    种子每隔一定年份就要增加同一物种的新采集种,保证种质资源库100年内可以繁育成活。
    科学家制定了这个制度,预防地球出现重大灾害,一些物种被毁灭。

    2014年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与丽江高山植物园,合作开创“诺亚方舟”项目,执行团队有幸多次跟随许琨园长到森林里体验“植物猎人”的工作。

    ▲ 喜马拉雅蜂。
    图/阿拉善SEE

    走在峻峭的高山里,许琨感慨地说,“诺亚方舟是传说,但滇西北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活体的诺亚方舟。
    我们保护濒危植物,就是不能让它们灭绝,我们是在保护所有动植物的家园。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村民的生活需要,木材砍伐让森林碎片化,对中草药的“竭泽而渔式”的采集和收购,让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许多野生天然植物资源已趋枯竭,出现物种濒危。
    生长环境特殊的高山植物资源由于繁殖速率低和生长缓慢,面临着尤其严重的繁衍和发展危机。

    通过与丽江高山植物园合作,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首选了经济价值高、濒危的重楼、白芨、珠子参、金铁锁、金不换等市场需求较大的药用植物繁育和保护。

    ▲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
    图/视觉中国

    水青树的幼苗看起来平平常常。
    水青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多年来在白马雪山只见开花结籽,没有发现过它们的小树苗。
    水青树、青冈树、杨树等阔叶林,为滇金丝猴提供了更加多样性的食物。

    2016年秋天,诺亚方舟执行团队在响鼓箐里采集水青树种子,由许琨老师和团队在诺亚方舟资源圃里开始做繁育。
    2017年夏天种子萌发了,2018年夏天小苗已经有一尺高。
    等到小苗再大点,可以抵抗零度以下的气温,就会移栽回白马雪山。

    ▲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通过保护中国喜马拉雅蜜蜂物种,提高其维系森林植被生态系统健康的能力,同时为当地村民创造生态、稳定的收入来源。
    供图/阿拉善SEE

    阿拉善SEE希望诺亚方舟项目能够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携起手来,一起保护原始森林、水源地,让中国西南森林依然生长着各种野生珍稀植物,让滇金丝猴、亚洲象、绿孔雀等野生动物依然拥有安全而完整的自然家园。

    文丨齐墨

    编辑丨不懂

    图编丨吴学文

    原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略有改动

    点击下方图片,去其他地方看看

    风 物 精 选

    文化地理

    南阳|山东|义乌|贵安|建水|安康|南昌|湛江

    物产美食

    糯米饭|春笋|湖南米粉|蕨菜|青团|菌子|红膏呛蟹

    匠人手艺

    藤编|乐高|砖雕|古建彩绘|敦煌壁画|紫砂|旗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30例,累计出院病例1425例...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8月1日0-24时, 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2例,均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7例,累计出院病例1395例。截至...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1例,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