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江西省电子社保卡和实卡一样吗)

2022年5月1日12:02:30江西资讯6379字阅读21分15秒

江西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江西省电子社保卡和实卡一样吗

内容导航:

  • 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处吗
  • 在领取到电子社保卡后该如何使用
  • 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
  • 频频爆雷P2P网贷行业走向何方
  • 一、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处吗

    1、电子社保卡已有的功能电子社保卡与传统社保卡的功能是一一对应的,也还具备一些传统社保卡不具备的功能,下面将为大家介绍。(1)查询可申办功能电子社保卡可用于在线上查询社保参保信息、职业技能等级信息、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信息、线上申办业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保服务、劳动用工服务、人才服务、调解仲裁服务等)。(2)移动结算功能电子社保卡可用于在线上缴纳社保费用、支付医疗费用、缴纳考试或培训费用等。2、电子社保卡将开发的功能(1)拓展智慧城市服务,之后电子社保卡将可以用于交通出行、入馆、入园等,发挥身份证明的功能。(2)开通金融服务功能,电子社保卡银行账户线上应用、银行账户身份核验、信用服务等。扩展资料:电子社保卡依托全国社保卡平台,以全国社保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为支撑,以实体社保卡安全体系为底座,结合电子认证、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构建网络与实人之间的可信连接,确保群众能够在互联网上真正实现“实人、实名、实卡”,高效、安全地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乃至政府其他部门的各项公共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社保卡

    二、在领取到电子社保卡后该如何使用

    电子社保卡实际上就是实体电子卡的一种线上状态,在居民根据国家规定的渠道步骤完成电子社保卡的申请后,在手机上的不同APP绑定就可以使用了。
    而在使用模式上有主线上模式、主扫模式和被扫模式三种。
    在使用中,电子社保卡和普通实体社保卡的功能是相同的,不过电子社保卡更加方便快捷。
    在使用电子社保卡时,需要先找到手机上某款APP的设置位置,并且进入,然后在相关选项中寻找到银行卡(电子社保卡也具备银行卡的功能)选项,在看到小加号时,点击添加银行卡,并在上边输入自己的电子社保卡号,确定输入无误后,点击确定按钮。
    在完成这项步骤后,需要验证持卡人身份,系统会向持卡人绑定的银行卡手机号码发送一个验证码,在输入正确的验证码后,会弹出设置交易密码按钮(初次绑定会出现),在设置好6位数交易密码后,就完成电子社保卡的绑定,持卡人便可在网络上使用了。
    在绑定成功之后,持卡人就可以在网上直接方便快捷的使用身份凭证、信息记录、线上缴费,金融支付等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社保卡与实体社保卡设置的密码是不同的,在进行申领时,工作人员都会进行提醒。
    电子社保卡在授权使用APP时,需要注意,必须是经过安全验证的官方APP才可放心授权绑定。
    这其中包括人社部门或政府的APP、各种商业银行的APP、以及支付宝、微信等有相关社会地位及信誉的APP。
    在某些APP的认证上,甚至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以确保确定是本人使用,使得电子社保卡的使用更加安全。
    使用电子社保卡莫心急,慢慢绑定慢慢来。
    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电子社保卡怎么用深圳市从2008年3月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发行具有“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等特点的社会保障卡,停发原深圳市劳动保障卡。
    社保卡工本费为20元/卡。
    《细则》中提到,参保人第一次购置社会保障卡,工本费由个人承担。
    特困大学生、城市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卡工本费主要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
    有条件的单位可为职工家属参保人的社会保障卡费给予适当补助。
    因丢失、损坏等原因重新办卡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补充:
    社会保障卡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经国家劳动保障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卡(ic卡)。
    社会保障卡具有“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的特点。
    先绑定。
    绑定成功之后,持卡人就可以在网上方便快捷的使用身份凭证信息记录,金融支付等功能。
    社保卡可以直接绑定在支付宝上面,去医院的时候直接刷自己的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就可以使用了。

    三、电子社保卡有什么用

    答:电子社保卡是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唯一映射,由全国社保卡平台统一签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与实体社保卡一样,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全国通用,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2018年4月22日,人社部在福州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签发首张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截至2019年年1月23日,中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已在26个省份、230座城市签发。电子社保卡依托全国社保卡平台,以全国社保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为支撑,以实体社保卡安全体系为底座,结合电子认证、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构建网络与实人之间的可信连接,确保群众能够在互联网上真正实现“实人、实名、实卡”,高效、安全地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乃至政府其他部门的各项公共服务。<br>通过微信绑定电子社保卡后,在微信上就可以办理查询相关的缴费明细,金额,消费明细,账户余额。电子社保卡作为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相对应,由全国社保卡平台统一签发,人社部统一管理.与实体社保卡一样,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全国通用,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

    四、频频爆雷P2P网贷行业走向何方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杨飞,36氪经授权发布。

    6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集中出现了百余起P2P网贷平台清盘、停业、实际控制人失联、停止兑付本息等风险事件。
    进入7月后,网贷平台的“爆雷”愈演愈烈,我国P2P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和生存发展的挑战。

    P2P网贷平台频频“爆雷”

    这次网贷行业“多米诺骨牌”的集中坍塌自6月开始。
    据统计,2018年前5个月,每个月倒闭的P2P平台基本在20家左右;但到了6月,“爆雷”数量猛增至63家;进入7月,这一态势愈演愈烈。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7月20日,当月新增问题及停业平台约118家。

    而且本轮网贷平台“爆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出问题的不少是规模较大的P2P平台,其中不乏拥有国资背景和运营多年的知名网贷机构。
    如“唐小僧”注册用户人数超过1082万人,“银豆网”借贷余额达44亿元,这两家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均已失联或外逃,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爱投资”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单位,并获得了“iTrust中国互联网信用评价中心”最高级AAA级信用认证,近期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项目逾期。
    此外,出问题的“利民网”已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正筹备赴美上市;“金银猫”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并获得国资背景企业“中能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战略入股;“钱妈妈”、“云端金融”等亦属国企股东控股。

    从风险性质看,此次P2P平台的倒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关停,即由于资金链断裂、实际控制人失联或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侦查等原因,平台停止运营或不再兑付本息。

    如浙江地区知名P2P平台——“牛板金”7月3日公告称,该平台牛钱袋、牛宝丰、牛钱包等借款项目发生逾期共计9852余万元,暂停平台赎回业务及所有产品的投资与兑付;7月4日,又爆出该平台通过虚构标的,以“牛钱袋”产品挪用投资人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内幕,涉及金额达31.5亿元;7月5日,“牛板金”被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另一种是良性清盘,即因流动性枯竭等原因,P2P平台主动决定良性退出网贷行业,并承诺不跑路,不失联,及时追回欠款,未来几年内分批次兑付所有资金。

    如7月18日“金银猫”宣布决定良性清盘,对在投金额小于1万元的用户,平台将分两个月结清所有资金;对在投金额大于1万元的用户,将分24个月每月兑付本金及其收益。

    P2P平台风险集中暴露的三大原因

    这次P2P平台风险的集中暴露是我国网贷行业自诞生以来,面临的一次较大的流动性危机和行业性挑战。
    在多重风险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流动性压力从少数平台蔓延到了整个行业,P2P平台的生存和发展正在经受一场严峻考验。

    (一)经济增速下行和加快去杠杆,使潜在风险逐步显性化。

    一方面,在经济增速下行期,风险往往出现在最薄弱的环节。
    而P2P平台借款人的资质相对较差,在宏观经济发展挑战不断增多、企业和个人信用违约现象多发、底层资产逾期较为严重的大环境下,平台项目很容易出现逾期、兑付困难等问题,这时P2P领域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所有贷款类机构都在承压,而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和民间融资。
    2018年1~6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
    但同时,去杠杆带来了融资环境的收紧,促进了银行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等的收缩,而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大部分融资是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银行的表外和同业业务渠道获得的。
    这就造成了上述借贷主体资金链吃紧或信用违约,从而使包括P2P在内的一些潜在金融风险显性化。

    (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P2P借款人一端看,确有部分企业和个人出现还款困难和信用违约,但也有一些借款人在行业危机发生后,还款意愿下降,甚至趁机恶意举报平台,掀起市场恐慌,造成平台经营失控,以此达到逃废债的目的。
    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一些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进而诱发了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从P2P出借人一端看,一些平台发生项目逾期增加、无法兑付本息或实际控制人跑路后,引发了其他平台投资人的担忧情绪。
    特别是当一些知名乃至国资背景的平台也出现问题后,市场恐慌情绪和负面情绪扩散,投资人信心不足,争相集中提现、撤回资金,导致更多的平台出现了流动性问题。
    其中,一部分资金涌向安全性更高的大平台,一部分则完全撤出了P2P网贷领域。
    大量的资金流出在平台间形成连锁反应,使一些原本没什么问题的平台也出现了问题。

    (三)不少网贷机构仍在违规经营,是风险爆发的根本性因素。

    对这次网贷领域风险的集中暴露,宏观经济和市场情绪等外因固然不容忽视,但P2P平台的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网贷机构的本质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
    但当前仍有部分P2P平台背离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务小微企业和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本质,业务创新偏离轨道,异化为信用中介。
    比如,有的机构存在违规放贷、为出借人提供担保增信等行为;有的通过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进行期限拆分;有些机构为规避相关金融产品的认购门槛要求,变换投资产品销售形式,在逃避监管的同时,加剧风险传播;还有些机构甚至通过假标和高收益等手段,虚构项目募集资金,开展自融、庞氏骗局,碰触非法集资底线。

    由于行业信息披露普遍不规范,违规平台的隐蔽性较强,表面看来与合规平台无异,有的甚至还借助激进的市场推广手段,实现了交易规模的快速扩张。
    但流动性是这些平台的命门,一旦市场环境骤变,大量违约发生或资金流出激增时,其内在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未来P2P网贷行业的发展走向

    P2P网贷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业态,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满足民间资本投资需求、促进金融普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初期的“野蛮生长”所积聚的风险,必然要有一个释放和消化的过程,只有经历“刮骨疗伤”的阵痛,淘汰劣质平台,网贷行业才能化茧成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网贷机构数量将呈持续性减少态势。

    近两年来,国家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严控平台增量、化解存量。
    就增量而言,监管部门已经明确,专项整治期间,对新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P2P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就存量而言,对运行不规范的机构,监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能面临淘汰整合;对涉嫌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的机构,将依法取缔,坚决实施市场退出。

    事实上,我国网贷平台数量已出现持续性萎缩。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6月末,国内累计设立P2P网贷平台6183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4347家,正常运营平台1836家(图1)。
    与2015年11月末3476家的最高值相比,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大幅减少了近一半,为近年来的最低值。
    从成交量看,6月网贷行业成交175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4%。

    历史地看,我国超过70%的P2P网贷机构已经消亡。
    而这次网贷平台风险的集中暴露,可以看作是行业洗牌的进一步提速,是市场进一步出清的过程。
    预计经过此次风波,网贷平台的数量将有一个明显下降。
    与英国、美国各不过70家左右的平台数量相比,我国1800余家的P2P平台规模仍有一定的压降空间,而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良性退出、有序退出的机制。

    (二)网贷行业有望走上回归本源、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市场主体层面看,经过风险事件洗礼、监管政策纠偏和市场出清,一大批问题平台加速退出了市场,行业机构异化趋势有望得到扭转,真正合规经营和有实力的网贷信息中介机构将脱颖而出,资金也将更多地向大平台集中。
    近期,一些平台通过追加注册资本、设立投资者开放日、召开投资人见面会等方式,彰显自身实力,向投资者传递信心;一些平台主动向监管层、公众投资人披露合规性审查报告;一些平台联合媒体发出自律倡议书,强调合规经营和自我约束。

    从市场环境层面看,当P2P平台隐含的风险隐患和危害充分暴露并得到有效治理后,行业将正本清源,而不再成为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庇护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将得到改观,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将明显提高,市场交易行为也将更加趋于理性。
    数据显示,我国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已由2014年20%左右的高位,持续降至2018年6月的9.6%(图2),整个行业正在由狂热逐步回归理性。

    从管理机制层面看,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制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行为监管+机构监管”的管理模式,并开始实行网贷机构备案登记制度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监管空白自此基本被覆盖,网贷行业“无准入门槛、无业务规范、无硬性监管约束”的野蛮生长时代不复存在,严格监管成为常态。

    2018年7月上旬央行牵头召开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阶段工作部署会提出,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同时将P2P网贷清理整顿延长至明年6月份。
    这表明P2P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不少,当前所处整改期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非但不会退出,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强化。

    (三)银行需关注P2P领域带来的输入性风险,防范声誉损失。

    这次P2P平台潜在风险的加速暴露,对银行而言整体影响有限,但银行需要关注事件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制定相关预案,避免声誉损失。

    整体看,银行与P2P领域的交集不多,主要集中在存管业务方面。
    据统计,截至7月24日,有78家银行开展了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大多数为城商行,其中江西银行和广东华兴银行接入平台数量最多,分别接入83家和72家;有858家网贷机构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占正常运营平台的46.7%。
    P2P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后,已有一些银行因存管费用无法覆盖“爆雷”带来的声誉损失,选择主动退出网贷资金存管业务。

    根据银监会办公厅印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存管银行主要履行网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信息报告等职责,而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不对网贷资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证或承诺,不对借款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承担审核责任等。
    可见,银行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职责边界和责任义务是清晰的,银行的存管行为并非对网贷交易行为提供银行信用背书。
    未来,银行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应进一步严格准入门槛,更为审慎地选择合作机构,并加强对网贷平台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制定预案,防范声誉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30例,累计出院病例1425例...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8月1日0-24时, 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2例,均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7例,累计出院病例1395例。截至...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1例,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