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江南院子铸鼎在哪里(新余市江南院子·铸鼎在哪里)

2022年5月5日19:57:39江西资讯3751字阅读12分30秒

新余市江南院子铸鼎在哪里,新余市江南院子·铸鼎在哪里

内容导航:

  • 告别田赋鼎的农民铸鼎
  • 司母戊鼎是在何处出土的
  • 永康市的江南春天在哪里
  • 鼎是谁铸的
  • 一、告别田赋鼎的农民铸鼎

    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铜鼎铭文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鼎表瑞兽祥云,寓农民欣逢盛世。燕赵晚报讯(记者 刘勇峰
    张雷)11月22日,灵寿农民王三妮正在自家院子里精心打磨着他亲手铸造的那尊“告别田赋鼎”。国家免除农业税的政策,给王三妮带来了实惠,也给他带来了铸鼎的冲动。于是,历经一年多时间、由他自己设计铸造的“告别田赋鼎”面世。“告别田赋鼎”由青铜铸造,通高99厘米,最大直径82厘米,重252千克。鼎腹上部是《告别田赋》铭文,共计560字。文中历述田赋的变迁以及农民生活的变化。鼎腹下部刻四海水纹,高浮雕龙、瑞兽。龙与兽由祥云围绕,寓意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铭文最后这样写道。2004年3月,国务院宣布逐步免除农业税。当年,灵寿县全部免除了该县农民的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正式被废止。“延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不用交了,而且国家还给粮食直补款,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过的。”王三妮算了一笔账:家中7口人,14亩地,以前每年要交农业税费532元,现在不但不交钱,政府还补给他家216元,里里外外算下来,一年直接受益748元。王三妮今年60岁,从事青铜铸造15年,对鼎的知识比较了解。“鼎代表着权威,也是一种文化,我想通过铸鼎刻铭,把国家免除农业税这件大事告诉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记住。”王三妮说。2004年开始酝酿铸鼎,2005年年初拟定铭文,同年9月29日,王三妮制出“告别田赋鼎”模型。之后,又经一年多,耗资8万元的“告别田赋鼎”终于铸成。乡亲们看后纷纷称赞:老王真行,通过这个鼎道出了我们的心里话。鼎铸成后,很多人与王三妮接洽,有人甚至表示愿出重金收买。但王三妮希望此鼎能流传后世子孙,最好能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二、司母戊鼎是在何处出土的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朝时期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炊食器(礼器)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
    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
    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
    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
    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
    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
    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
    (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此鼎型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
    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
    建国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
    这里距武官村大墓西南隅大约80米。
    大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
    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当时恐怕被日寇掠取,便把大鼎又重新埋在地下。
    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大鼎出土后,先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解放后称南京博物院)。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馆,又将方鼎运到北京展出。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原鼎的复制品,真品早已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起来了。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
    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
    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
    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
    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
    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
    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
    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
    (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
    (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
    “祠”就是祭祀的意思。
    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
    “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
    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陈梦家同志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
    据此,则大鼎力殷墟晚期的器物(陈梦家:《殷代铜器》见《考古学报》1954年第7册第30页)。
    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
    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
    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考古》1977年第1期)。
    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基本相同。
    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
    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
    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
    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质朴的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
    吴希增和吴堵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
    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
    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估计,它在埋人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地往上抬,当提到六七米时,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
    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
    到了第三天夜里,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三、永康市的江南春天在哪里

    永康市小长城风景在永康市江南街道圆周村,可以在永康东站里面坐车,坐到白云的那班车到圆周村下车。是圆周村自己修建的,长约1400米。村里还有真人CS基地,自然景观清新秀丽,素有永康城市绿肺、后花园之称。

    四、鼎是谁铸的

    答:好像是大禹铸的。古有大禹铸九鼎之说,象征九洲。后人常说的“问鼎”,取意于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30例,累计出院病例1425例...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8月1日0-24时, 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2例,均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7例,累计出院病例1395例。截至...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1例,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