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哪里有张小泉剪刀卖(张小泉剪刀实体店)

2022年5月10日02:29:36江西资讯10055字阅读33分31秒

新余哪里有张小泉剪刀卖,张小泉剪刀实体店

内容导航:

  • 请问在那里可以买到正品张小泉剪刀
  • 张小泉剪刀
  • 张小泉剪刀是有什么故事
  • 谁知道关于张小泉剪刀的传说
  • 一、请问在那里可以买到正品张小泉剪刀

    请问是要买杭州张小泉还是上海张小泉,往往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的区别,有时就会以为买了张小泉的仿货,一般现在全国内畅销的是杭州张小泉,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一般大型超市里的都不会是假的,或者你可以再网上买。

    二、张小泉剪刀

    谁知道张小泉剪刀的资料(400字左右)明崇祯年间,安徽黔县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
    由于采用浙江龙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
    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
    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
    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
    至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
    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
    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张小泉的剪刀的传说 传说有个张铁匠,因为母亲生下他时,“扑通”一声掉进了泉水里,所以取名“张小泉”。
    因为在家乡得罪了一个恶霸,就带着三个儿子来到杭州谋生,爷儿四个在杭州大井巷里开铁铺。
    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那个时候是商业区,很热闹。
    张小泉的手艺不错,对顾客又很殷勤,卖的铁器式样也蛮好,所以人们都喜欢来光顾。
    但是张小泉还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就很少有人晓得。
    离铁匠铺不远有一口一眼井。
    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口井的水生活。
    可是有一天,这口井的水却忽然浑浊起来,翻着泡沫,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张小泉的大儿子抢头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浑,还有股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还是这样。
    人们都很惊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纷纷在井边祷告。
    住在这里的一位百岁老公公这个时候说话了。
    他捋捋胡须说:“小时候我听老辈人讲过,这口井是通钱塘江的,江里有两条乌蛇,每隔一千年下来一次,总喜欢钻到这口井里来生小乌蛇。
    现在井水变坏了,说不定就是它们来了。
    ”这可怎么办?人们一听是这样,都发了愁。
    在家里等儿子挑水回家的张小泉,等了一个时辰也没等到儿子回家。
    听说了这桩事体,他就自告奋勇要去井底看看。
    张小泉叫人买来了老酒和雄黄,把雄黄倒进老酒里,顺手捧起一坛,“咕咚咕咚”一口气喝进肚子里,然后系上绳子,拿上大锤,想也不想就跳进了大井。
    因为喝了雄黄酒,张小泉一点也不怕乌蛇,他四下寻找,终于在暗角发现了这两条黑得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紧紧盘绕在那里。
    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挥起大锤,朝着蛇的七寸敲去,“铛,铛,铛”一连三记,锤锤都中乌蛇的要害,竟把两蛇的颈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起。
    张小泉砸死了乌蛇,就一手提着大锤,一手拎着蛇尾爬出了井圈。
    他把两条乌蛇往地上一摔,只听得清脆的一声巨响,把人们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两条乌蛇修炼了几千年,早已炼成钢筋铁骨了,要不是盘在一起,张小泉恐怕一下子还不好收拾它们。
    除掉了乌蛇,大井里的水又恢复了原样。
    爷儿四人后来把死蛇拖回家,张小泉是个有心思的人,见蛇尾弯曲,就蹲在地上想看看,不由灵光一现。
    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上画出一个图样来。
    后来按图样,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弯过来的地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飞快飞快。
    这就成了张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
    在这之前,人们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划,断线要拿刀子割。
    自从张小泉制造出了剪刀以后,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可方便了。
    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来越多,张小泉连儿子四个人,生活哪里来得及做呢,他索性将那把大剪刀挂在铺门前当货幌,又仿照着造成许多小剪刀当作货样,不卖别的铁器,专卖剪刀。
    在民间传说里,张小泉剪刀的来历就是如此神奇。
    没有这个传说,谁能想到剪刀与乌蛇的关系。
    剪刀的握手处,确实像蜷曲的蛇尾,是它启发了人们的大胆想像。
    杭州地处钱塘,自古以来多传龙蛇之事,蛇物结合,状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来反映剪刀的特征,歌颂与赞美剪刀业的代表者张小泉的勇敢与多能。
    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
    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
    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明朝末年,灾害频繁,烽烟四起。
    黟县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
    父子二人,制剪为业,小泉刻意求师访友,技艺大进。
    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
    他选用闻名的“龙泉”钢为原料,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
    一些专业艺人如裁缝、锡匠、花匠等慕名前来定制剪刀。
    【剪刀特色】
    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剪刀溯源】·发展历程 历史回眸张小泉剪刀的制作,已有34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就已出名。
    张小泉的父亲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前店后家。
    张思家做事认真,他打磨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
    清兵入关时他父子俩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铸造技艺。
    在打制剪刀中运用了“嵌钢”(又叫镶钢)工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的又是浙江龙泉、云和之钢,还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生意格外兴隆。
    张小泉子承父业后,由于制作认真,质量上乘,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
    清康熙二年(1663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五杭”产品之一。
    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他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张小泉”。
    宣统元年(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商标上还加上“泉近”字样。
    1915年,张小泉近记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一带。
    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一万余把。
    1917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
    当时师傅、徒工、店员人数已达八十多人。
    1926年获美国费城世博会银奖。
    正当张小泉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时,日寇侵占了杭州,张小泉剪刀尽管在剪刀业中遥遥领先,但仍遭受重创,濒于破产。
    新中国成立后,张小泉剪刀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并在工艺、产量和质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1957年“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现在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剪刀生产企业。
    2000年,张小泉企业整体改制,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为“张小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企业顺利通过转制,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剪刀轶事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时,乔装打扮,混入香客之中,信步上山游览。
    正当游兴正浓,天公却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只好下山寻屋避雨,匆忙中走进一间挂着写有"祖传张小泉剪刀"字样招牌的作坊。
    乾隆好奇,顺手拿来一把剪刀一看,只见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便买了一把带回宫去。
    他很喜欢这把剪刀,作为宫内用剪。
    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作,打出“张小泉”牌号做剪刀的,最多时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工艺特点】虽然张家产业数易其主,但张小泉及其后代却给人们留下了精湛独特的剪刀制作工艺,当时总结出来的72道工序,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张小泉传统制剪工序中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被延续下来,一是镶钢锻打技艺,造剪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镶嵌在熟铁上,并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经千锤百炼,制作成剪刀刃口,并用镇江泥砖磨削;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张小泉剪刀创始人张小泉曾立下“良钢精作”的家训,340余年来由其后人身体力行,成为张小泉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张小泉剪刀厂“质量为上,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的精神即源于此。
    张小泉剪刀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
    它已成为我国剪刀行业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好,销路最广的一家企业。
    产品形成了工农业用剪、服装剪、美容美发、旅游礼品、刀具系列等100个品种500多个规格。
    最大的剪刀1.1米长,重28.25公斤;最小的旅行剪只有1寸长,4钱重,可放入火柴盒内。
    【传承意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
    张小泉剪刀选用优质中碳钢镶嵌锻制刃口,经过72道工序制成。
    其“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剪切锋利、开合和顺、样式新颖、手感轻松”的特点,一直为人所称道。
    现在张小泉剪刀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50年代,生产一把剪刀是在“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磨石一只盆、一把锉刀一条凳”的简陋条件下经过72道工序才完成的,而如今,张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序最少的只需9道。
    随着冲压、注塑工艺的大面积应用,传统的工艺逐渐被遗弃,即使是仍在采用的几道传统工序,也只有退步,没有进步。
    众多制剪工人年事已高,无法亲自操作。
    致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出现传承断档,如今能够从头至尾完成所有工序的制剪高手已不复存在,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急需抢救、恢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杭州市的施金水、徐祖兴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张小泉品牌之争】·一个品牌两个地方 【杭州】 杭州市档案馆及浙江文史资料选辑记载:1628年张小泉带着儿子近高来到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店。
    1663年,改名为“张小泉”刀剪店。
    小泉去世后,儿子近高继承父业。
    1910年张祖盈承业。
    1949年,张祖盈因亏损宣告停产,并将“张小泉近记”全部店铺与牌号盘给了许子耕。
    1953年,人民政府将杭州数十家剪刀作坊并成五个“张小泉”制剪合作社。
    1958年合并为杭州张小泉剪刀厂。
    1964年8月,杭州“张小泉”获得“张小泉牌”注册商标。
    【上海】 上海档案馆资料记载:1950年,上海数十家上海张小泉剪刀商店签订同牌同记联名具结书。
    内容主要是:“张小泉牌号沿用已久,难以更改,共同使用,加记号以为识别,永无争议。
    ”1956年公私合营,“张小泉协记”、“张小泉鸿记”等合并成上海“张小泉”。
    1956年上海“张小泉”开始使用张小泉企业名称(即字号),1987年获得“泉字牌”商标,1993年10月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品牌诉讼 1990年代中后期,杭州和上海两个张小泉为因为品牌问题展开了长时期的诉讼,可以说是旷日持久,各抒己见。
    【杭州】 1997年,杭州“张小泉”的“张小泉牌”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对此,杭州“张小泉”认为,上海“张小泉”在成立之初取得“张小泉”字号,因历史原因可以谅解。
    但在杭州“张小泉”取得注册商标,特别是取得驰名商标以后,上海“张小泉”仍在使用“张小泉”字号,使消费者误认为上海“张小泉”与杭州“张小泉”存在某种关系,因此认为上海“张小泉”的行为侵犯了杭州“张小泉”的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
    1999年3月,杭州“张小泉”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上海“张小泉”在企业名称和产品标识中停止使用“张小泉”文字,并要求赔偿270多万元。
    【上海】 上海“张小泉”认为,上海“张小泉”名称早在1956年就已使用,迄今已数十年,而杭州“张小泉”注册商标的取得晚于上海“张小泉”企业名称的使用。
    因此不存在侵犯商标专用权或不正当竞争的事实。
    此外,“张小泉”文字根据存在和使用的历史资料记载,并非属于某个企业,其知名度高也非由于杭州“张小泉”取得驰名商标而形成,它是众多使用“张小泉”的厂家或商家共同创造的结果。
    ·法院裁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杭州“张小泉”的注册商标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考虑到杭州“张小泉”的注册商标和上海“张小泉”的企业名称产生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从公平和诚信原则出发,对上海“张小泉”不认定构成对杭州“张小泉”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杭州“张小泉”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之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杭州“张小泉”的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说法
    据上海“张小泉”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全国约有10家“张小泉”,除了杭州存在的两家“张小泉”外,上海有三家“张小泉”,此外,武汉、南京等地也有“张小泉”企业。
    “张小泉”已成为江南地区刀剪行业的代名词。
    对于此案的判决依据,华诚律师事务所徐申民律师认为,“张小泉”之争存在两个法律问题,即商标与字号、历史与法律的冲突,但法律规定了“在先权利”原则,即企业字号在无恶意的情况下使用超过5年以上,就应以“在先权利”原则获得法律保护。
    上海“张小泉”的企业字号早于杭州“张小泉”注册商标的使用,依“在先权利”原则,杭州“张小泉”的诉请不能成立。
    【张小泉剪刀来历】 很多年以前,有个姓张的铁匠,整年挑副铁匠担走街串乡,替人家打造镰刀锄头、菜刀锅铲。
    他爸爸也是个有手艺的铁匠。
    他妈妈怀他的时候,有一天,在山脚下一个泉眼里洗衣裳,生下了他,扑通一声掉进泉水里,赶快捞起来,便给他取个名字叫张小泉。
    张小泉长到三、四岁,刚刚能走路,就蹲在炉边帮他娘拉风箱;长到八、九岁,身个儿比砧子才高出一点点,就和他爸做对手,学着打小锤。
    等张小泉长成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接过他爸的大锤了。
    张小泉自小机灵聪明,肯用心学习,他爸又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尽心把祖传的手艺教给他。
    所以没几年工夫,张小泉不但学会了祖传的手艺,自己还在熔、铸、锻、打、磨各方面琢磨,想了许多巧方法,打铁的本领更比他爸高出一头。
    他铸的犁尖,耕起田来又深又快;他打的锄头,锄起地来又轻又巧;从他那儿买的菜刀,剁骨头也不会卷口。
    张小泉一落娘胎便跌进泉水里,自幼就和水结上了缘。
    他长大以后,又整天烤在炉旁边抡锤子,浑身是汗,少不了每天跳进河里去洗澡。
    所以,游水的本领和打铁的手艺一样,也是很高的。
    张小泉有三个儿子,拉扯大了,大儿子就接过了他的大锤,二儿子和阿哥做对手打小锤,小儿子也帮忙拉风箱。
    张小泉这人别样都好,就是生性暴躁。
    他又爱管闲事,打抱不平,所以得罪了财主富绅,在乡下立不住脚了,爷儿四个只好挑起铁匠担子,流浪到杭州,在大井巷内搭个席棚,开起一爿铁匠铺来。
    大井巷在城隍山脚,是一处热闹的地方,张小泉在这里开铁匠铺,生意倒很不错。
    再加上他的手艺好,出品精,爷儿们又肯下死力做生活,日子倒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起来了。
    大井巷里有口大井,井水很深,也很清凉,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吃这口井里的水。
    有一天清早,大家都来挑水,吊起水一看,黑漆漆的,象烂泥浆,臭味直冲鼻子,连隔夜饭都要吐出来。
    真奇怪,昨天还是清洌清洌的,怎么一夜工夫就变了样呢?后来到处打听,据一个年纪顶大的老公公说:他小时曾听老辈人讲过,这大井直通钱塘江,钱塘江上游有两条乌蛇,隔许多许多年就钻到这口清凉的大井里来交尾下蛋。
    乌蛇嘴里吐出毒涎,就把井水弄得象烂泥汤一样。
    大家听了,忙问:“这乌蛇什么时候才走呀?” 老公公回答说:“那就由它了。
    ” “有没有办法制伏它呢?” “要制伏它,那只有下井去跟它拼!”
    这口深不见底的水井,就是里面没有毒蛇,也没有人敢下去呀!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急得火烧火燎。
    张小泉听说这事,带了儿子也挤进人群里来看个究竟。
    他皱起眉头,想了一回,拉住一个街坊说:“拜托你到酒店买两坛老酒来!”又拖牢一位邻居说:“麻烦你到药铺买两斤雄黄来!”街坊邻居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就照着他把老酒和雄黄买来了。
    他又回过头去,朝大儿子吆喝道: “快回家去拿我的大锤!”等他儿子拿了回来,张小泉就把两斤雄黄倒进两坛老酒里,顺手捧起一坛,“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干了。
    接着,解开钮扣,脱下衣裳,露出紫红色的胸膛,鼓鼓突突的肌肉。
    又捧起另一坛酒,往自己头顶上一倒,哗啦一声,雄黄酒从他头顶直淋到脚跟。
    大家看了,还来不及问他做什么,要不要帮忙,他一把夺过儿子手中的大锤,往前小跑几步,扑通一声,就跳进大井里去了。
    张小泉喝了、淋了解毒的雄黄酒,跳进井里后,只觉得身子呼呼地往下沉,沉呀沉呀,好一会儿才沉到井底。
    他睁开眼睛一看,嗨,井底里宽阔得很哩!他朝东找找,没发现什么;朝西寻寻,也没有发现什么。
    后来走到北面尽头,才看见暗角落里有两条漆黑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颈交颈地盘绕在那里。
    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挥起大锤,“咣??!咣??!咣??”一连三锤,锤锤都砸在两条乌蛇相交着的“七寸”上,把两条乌蛇的颈脖子砸得扁扁的,粘到一块了。
    两条乌蛇就这样甩甩尾巴死啦。
    张小泉砸死了乌蛇,便一手提着大锤,一手拎着蛇尾,屏住气,慢慢地泅出水面来。
    等张小泉的头钻出水面,围在井边守候了一整天的乡邻,赶紧放下绳索,一把一把地将他拉上来。
    张小泉爬出井口,就把两条乌蛇往地上一摔,咣??一声,把人们吓了一大跳。
    大家起先很害怕,后来看它一动不动,真的死了,才敢走近去,伸手摸摸,冰凉冰凉的,拿棒子敲敲,梆硬梆硬的????直响。
    传说这是两条乌蛇成了精,炼成钢筋铁骨的缘故,张小泉要不是个老铁匠,恐怕还收伏不了呢。
    除掉了乌蛇,大井里的水又变得清洌洌了。
    张小泉把两条死蛇拖回家里,看看又想想,想想又看看,看了三天,思了三夜,在纸上画出一个图样来。
    爷儿四个就照着图样,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巴弯过来做成把手,又将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飞快飞快的。
    这样,就打造出第一把很大的剪刀来。
    爷儿们高兴极了,便将这把剪刀挂在铁匠铺门前,当做招牌;又仿着打造出许多剪刀出卖。
    以前,人们还不知道用剪刀,裁衣用刀子划,断线拿刀子割,很不方便。
    张小泉造出剪刀以后,裁衣剪线那就轻快方便得多了。
    因此大家到张小泉铁匠铺来买剪刀,差点挤破了这小铺子,踏平了这店门槛,忙得张小泉爷儿四个,光打剪刀都来不及卖。
    张小泉剪刀的名气后来越传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广,便成了闻名全国的杭州特产。
    张小泉死了以后,他的三个儿子各立门户,三家铁匠铺都用“张小泉剪刀”的招牌。
    张小泉还收过不少徒弟,他们知道了,就说:“儿子好用阿爸的招牌,徒弟也好用师傅的牌子!”于是,也都挂起这个招牌来。
    儿子传儿子,徒弟传徒弟,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店也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了。
    还有一些人钻空子,冒充张小泉的子孙或者徒弟,也挂同样的招牌。
    所以到后来,杭州的刀剪铺挂的都是一色“张小泉剪刀”店的招牌。

    三、张小泉剪刀是有什么故事

    答:传说有个张铁匠,因为母亲生下他时,“扑通”一声掉进了泉水里,故此取名“张小泉”。因为在家乡得罪了一个恶霸,就带着三个儿子来到杭州谋生,爷儿四个在杭州大井巷里开铁铺。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那个时候是商业区,很热闹。张小泉的手艺不错,对顾客又很殷勤,卖的铁器式样也蛮好,所以人们都喜欢来光顾。但是张小泉还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就很少有人晓得。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离铁匠铺不远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口井的水生活。可是有一天,这口井的水却忽然浑浊起来,翻着泡沫,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张小泉的大儿子抢头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浑,还有股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还是这样。人们都很惊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纷纷在井边祷告。住在这里的一位百岁老公公这个时候说话了。他捋捋胡须说:“小时候我听老辈人讲过,这口井是通钱塘江的,江里有两条乌蛇,每隔一千年下来一次,总喜欢钻到这口井里来生小乌蛇。现在井水变坏了,说不定就是它们来了。”这可怎么办?人们一听是这样,都发了愁。在家里等儿子挑水回家的张小泉,等了一个时辰也没等到儿子回家。听说了这桩事体,他就自告奋勇要去井底看看。张小泉叫儿子买来了老酒和雄黄,把雄黄倒进老酒里,顺手捧起一坛,“咕咚咕咚”一口气喝进肚子里,然后系上绳子,拿上大锤,想也不想就跳进了大井。因为喝了雄黄酒,张小泉一点也不怕乌蛇,他四下寻找,终于在暗角发现了这两条黑得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紧紧盘绕在那里。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挥起大锤,朝着蛇的七寸敲去,“铛,铛,铛”一连三记,锤锤都中乌蛇的要害,竟把两蛇的颈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起。张小泉砸死了乌蛇,就一手提着大锤,一手拎着蛇尾爬出了井圈。他把两条乌蛇往地上一摔,只听得清脆的一声巨响,把人们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两条乌蛇修炼了几千年,早已炼成钢筋铁骨了,要不是盘在一起,张小泉恐怕一下子还不好收拾它们。除掉了乌蛇,大井里的水又恢复了原样。爷儿四人后来把死蛇拖回家,张小泉是个有心思的人,见蛇尾弯曲,就蹲在地上想看看,不由灵光一现。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上画出一个图样来。后来按图样,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弯过来的地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飞快飞快。这就成了张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在这之前,人们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划,断线要拿刀子割。自从张小泉制造出了剪刀以后,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可方便了。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来越多,张小泉连儿子四个人,生活哪里来得及做呢,他索性将那把大剪刀挂在铺门前当货幌,又仿照着造成许多小剪刀当作货样,不卖别的铁器,专卖剪刀。在民间传说里,张小泉剪刀的来历就是如此神奇。没有这个传说,谁能想到剪刀与乌蛇的关系。剪刀的握手处,确实像蜷曲的蛇尾,是它启发了人们的大胆想象。杭州地处钱塘,自古以来多传龙蛇之事,蛇物结合,状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来反映剪刀的特征,歌颂与赞美剪刀业的代表者张小泉的勇敢与多能。

    四、谁知道关于张小泉剪刀的传说

    答:传说有个张铁匠,为人耿直,因而开罪了村里的恶霸,只好举家搬到杭州谋生。一天,怀孕的妻子到泉边提水,不慎摔了一跤,产下男婴。因在泉边出生,便取名“张小泉”。张小泉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帮忙拉风箱,八九岁比砧子高出一点点的时候,就学习打小锤了。父亲把所有的技艺都传授给他,张小泉不仅全部掌握了,还有非常多的创新。他铸造的犁尖、锄头、菜刀等铁器都非常好用。出生就和水结缘的张小泉每天都在火炉边出一身汗,所以少不天天去河里洗澡,这也让他练就了极高的游水本领。20岁的张小泉娶妻生子,三个儿子长大之后都成了他的好帮手,全家人不仅手艺好,待人也很实诚,因此生意一直不错。张家不远处有一口号称“钱塘第一泉”的深井,井水清澈甘甜,附近的人都靠这里的水生活。有一天,井水却突然浑浊,还散发着臭气,打上来的水又黑又浑,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位百岁老人说起了小时候听老辈人讲过,这口井通钱塘江,江里有两条乌蛇,一千年来这里一次,在这里生小蛇。这次井水变浑浊,可能就是它们来到了这里。人们听了更觉得手足无措。张小泉听了,想要去会一会乌蛇。他喝了雄黄酒,拿上大锤,系上绳子跳到了井里。井下角落里见到了两条乌黑发亮的像人的手臂那么粗的盘绕在一起的蛇,眼明手快的张小泉拿起大锤,直击蛇的七寸,把它们的脖颈砸得扁扁的。张小泉拎着蛇爬出了井,把它们往地上一摔,谁知发出一声巨响,原来经过千年修炼的蛇已经成了钢筋铁骨,因为交缠在一起才如此轻易地被除掉。没有了乌蛇的井水恢复了原样。张小泉看着两条缠绕在一起的死蛇,受到了启发,绘制了图样,之后依照图样铸造剪刀,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蛇尾弯过来做成把手,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这把大剪刀被挂在店铺门前做了招牌。张小泉后来还依照这种方式打造出很多好用的剪刀出售。张小泉除掉乌蛇制作剪刀的事很快传开了,剪刀有了防身辟邪的含义。后来人们发现剪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好用,比如剪布料得心应手,后来就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了。地处钱塘的杭州有很多和龙蛇有关的传说,张小泉剪刀来历的故事也寄予着人们对张小泉勇敢和高超技艺的赞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30例,累计出院病例1425例...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8月1日0-24时, 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2例,均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7例,累计出院病例1395例。截至...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1例,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