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南昌专门杀牛的地方在哪里(附近哪里有杀牛的市场)

2022年5月20日08:53:20江西资讯7250字阅读24分10秒

请问南昌专门杀牛的地方在哪里,附近哪里有杀牛的市场

内容导航:

  • 请问有知道哪里有杀牛的屠宰场我想收购牛毛肚,
  • 哪里有杀牛屠宰场
  • 桂林哪个地方有杀牛的
  • 走啊去甘肃咥die个面
  • 一、请问有知道哪里有杀牛的屠宰场我想收购牛毛肚,

    牛多的地方就有啦,你看哪里杀牛比较多的屠宰场,那里一定有!。

    二、哪里有杀牛屠宰场

    藁城九门回族聚集地吴江市食品肉牛集中屠宰场有限公司

    三、桂林哪个地方有杀牛的

    答:呵呵!如今理论上是不容许私人屠夫存在了,现实中估计每个乡镇还是有的,没有实行定点斩杀时候到处是屠夫,这些人还是中年人多,没有成为非物质遗产。但是找不找得到另外一回事,估计难找得到,

    四、走啊去甘肃咥die个面

    丨面食千千万,我们就是不一样丨

    ▲ 摄影/朱锐

    - 风物君语 -

    之前,我们写过山西的面和陕西的面

    后台的留言区都被挤爆了

    陕西的邻居,甘肃的吃货们纷纷表示不服

    我们甘肃的面食

    那也很好吃啊!没在怕的好吗!

    最近几天,风物之旅大部队正在甘肃平凉

    这面食,是从早吃到晚

    花样,简直太多了

    分量,真是太大了

    每顿,肚子都撑了

    你要问口味如何?

    那还用说——

    太!好!吃!啦!

    这是一篇注定会让人口水直流的推送

    但风物君的原则是, 绝不吃独食

    今天,就请大家跟我一起

    去尝尝平凉的舌尖美味

    大西北上的吃货重镇

    ▲ 平凉云海。
    图/视觉中国

    千年秦川文化,孕育出不少黄土高原上的美食。
    位于陇山东麓的甘肃平凉,与陕西毗邻,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
    西北特有的豪爽与实在,也深深融入了当地无数舌尖美味之中。

    ▲ 陇东的五月意味着“收获”,原野上金灿灿一片,这是属于农民们的麦收时节。
    图/视觉中国

    平凉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黄土层厚实、土质疏松,不适宜种植绿色蔬菜,更适宜玉米、大豆、高粱、小麦、荞麦、燕麦等农作物生长。
    这里的小麦产量大,含淀粉量、蛋白质量都很高,用它磨成的面粉制作食物,韧性大、劲道足、耐饥饿。
    尤其是面条,拉扯也不易断,因此成为了当地人最爱的日常吃食。
    另一方面,平凉大面积的地域与陕西毗邻,当地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也与陕西关中多有相似。
    平日里的主食以小麦为主,辅以各种各样的杂粮。
    家家户户都有酿酒、做醋的习惯,鲜干辣椒、咸菜也是每餐必备佐料。

    ▲ 摄影/韩诗扬

    对于当地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平凉更适合过日子的地方了。
    你要问如何体现?简单,首先便是在“吃”上。
    平凉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融合了来自三省各地的吃食美味,又在其基础上融入本地风味,各种舌尖美食层出不穷,可谓大西北中的复合型实力派选手。
    除了花样繁多的面食一直稳唱主角戏,用料做法上也讲究炒、熘、烩、炸、煸、煎、氽等,口味则以酸辣为主,香酥脆嫩也都各占自己一方席位。

    ▲ 平凉羊肉泡,掰成大块泡着吃,舒坦。
    摄影/韩诗扬

    来这里别怕吃不饱,就怕你嫌自己胃小!锅盔烙得又厚又大如锅盖,面条也扯得宽宽长长,吃饭都要用海碗。
    各类面食小吃看得人眼花缭乱,饸饹面、浆水面、生汆面、酸汤面、炒面、牛肉面、烩面、搓搓面、臊子面、锅盔、酥馍、苜蓿馍、炉齿馍、柿面饼、油饼、炸果子、酥馍、牛羊肉泡馍、罐罐蒸馍、酿皮、麻食……不管吃什么,都足以让你“咥咥”不休!“咥(dié)”,平凉当地的方言,描述的是一种吃的方式。
    把这个字拆开来看,大抵可以理解为——吃到极致,方为“咥”。
    《广雅·释沽》曰:“咥,啮也。
    ” 这可不描述的就是吃的本能嘛,要痛快地吃、敞开肚皮来吃。

    ▲ 战研老师亲自示范:咥面的正确打开方式。
    蹲在路边,大口吃!摄影/丁贝贝

    ▲ 水哥:风物之旅埋头苦吃第一人。
    摄影/阿毛

    之前,曾看到这样一段对于“咥面”的形容:

    咥面也是件头等大事,一天不咥面就会觉得心慌,好像没吃饭。
    就像小指头挠心、小刀子割肉,让人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甚至暴跳如雷。
    纵使硬菜满桌、美酒满坛,没一碗好面最后垫底、收官,那种折磨像万丈热情呼啦啦点燃,噼噼啪啪烧了半天,烧到最后却是根湿木头!你说窝心不?

    ——姜晓文《咥面》

    对面食的情愫和爱,一直以来都被平凉人刻在骨髓里。
    而只有“咥”,最能体现出当地人独有的饮食特质。
    也只有这个字,才能配得上大碗面的豪迈痛快、高亢激昂,再撒上蒜和辣子,爽的咧!

    咥一碗,美的咧!

    ▼ 摄影/朱锐

    平凉面食小吃知(吃)多少?今天就跟着风物君一起来口水如瀑布长流吧!

    羊肉泡丨“不吃羊肉泡,枉把平凉到”

    ▲ 摄影/朱锐

    平凉人的一天,常是以一碗暖和饱肚的羊肉泡馍开始的。
    严格说来,这儿的羊肉泡应该称为“牛羊肉泡”,一锅汤里,牛羊肉均有。
    制作起来更是细微处见真章,讲究的是汤清、肉嫩、好看。
    先说这汤清。
    需选用肥瘦适中的牛羊肉,切片入清汤锅熬煮。
    煮时不加任何调料,肉熟后色泽新鲜,汤水清透、不见一丝浑浊。
    第二,肉得嫩到什么程度呢?食客夹起一片放到口中,有一种能立刻化掉的感觉,咬下去又带着微微的嚼劲儿。
    最后一点是要好看,平凉的羊肉泡,汤和馍是分开端上桌的,当地管这个叫做“单走”。
    汤上飘着满满的绿色葱花,再倒点儿当地人最爱的辣子,色香味十足,让你吃了以后就停不下筷子!

    ▲ 羊肉泡馍夹着吃。
    摄影/朱锐

    同是吃羊肉泡馍,这里却和西安的不大一样。
    在西安吃羊肉泡,地道吃法是得将死面饼子细细掰成指甲盖大小。
    在平凉,吃法上却没有什么规则,随你怎么喜欢怎么掰。
    馍是发面饼子,香软而酥,掰大块泡在汤里或就着汤吃,将汤里的肉和粉丝夹在馍中间吃……随意点,吃着开心就成。
    配料丰富,有油泼辣子、香菜、糖蒜等。
    价格也始终向实惠看齐。
    这碗羊肉泡里无一不透着平凉人的性格因子,纯朴粗犷、实实在在。
    一碗量大粉多的羊肉汤、一块烙馍、一勺辣椒、三两糖蒜。
    热腾腾地开胃,吃下去是从头到脚的舒坦,红光满面,精神气儿十足。

    ▲ 足粉足肉,吃起来酣畅淋漓。
    摄影/朱锐

    在过去,羊肉是当地专门用来待客的,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全民日常饮食上的心头好儿。
    对于平凉人来说,乡愁就是那一碗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闻到了这个味儿,便是到了家。
    外面何等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到底不是家乡的味道。

    饸饹面丨平凉“面霸”,够稳!

    ▲ 摄影/韩诗扬

    在平凉,饸饹面也是日常吃食榜单上排名前三的那一个。
    在老平凉的眼里,饸饹面就是他们心中的“妈妈面”,舌尖上无法割舍的味道。
    尤其是在农村,办红白喜事时招待客人少不了它。
    就算只是家里日常有人做客,做上一顿活色生香的饸饹面,才不算失了礼仪。
    以前的时候,做饸饹面的饸饹床子是家家必备的做饭工具之一,因此它也被称作“床子面”。

    ▲ 压制饸饹面。
    摄影/韩诗扬

    ▲ 摄影/韩诗扬

    “饸饹”是北方人自创的一个专有名词,古时称为“河漏”。
    选用上等精白面粉或混入荞面、高粱面的白面,醒好面后抻成面剂,再搓成条状放入饸饹床子这个特质的压面工具中,压面入沸水煮熟,捞出控干,拌上熟油待用。
    一边是煮面的锅,另一边是做臊子的锅,都没闲着。
    用热油将辣椒和萝卜丁炒出香味,入葱姜蒜、盐、大料、陈醋等佐料翻炒,再下优质猪肉切成的小丁共同炒熟。
    做好的臊子加点豆腐丁,加水后文火慢煮,这个步骤叫“调汤”。
    有的店还会加上豆芽、菠菜、蒜苗、莲花白等配菜,更添了口味的鲜香。

    ▲ 吃饸饹面的食客。
    摄影/韩诗扬

    在平凉吃饸饹面,讲究的是“油旺汤宽面劲道,实惠杀口余味香”。
    说的不仅是饸饹面的美味,也是平凉人性格里的豪爽实在。
    将酸汤臊子淋到面上,葱花点缀,色彩丰富,收获的是视觉上的快感。
    迫不及待吃个几口,得到的是味蕾上的满足。
    面条劲道、柔滑香韧有嚼头,汤味酸中有辣,多种层次在口腔中混合炸裂。
    直教人感叹,这饸饹面真不愧是平凉面界的“扛把子”!

    灵台手工面丨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

    ▲ 屋里太热,索性门口屋檐下蹲着吃!战研和大雄可真是“入乡随俗”。
    摄影/饭火花

    平凉灵台县有着独具特色的手工面,也被叫做“细长面”、“涎水面”,以“细、香、柔、长”而闻名。
    相传,当年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在灵台县筑台祭天后,骤然发现天空中盘旋着一条恶龙,于是带领大军一举射杀,后用大锅煮了龙肉,以犒赏大军。
    无奈军队人数众多,龙肉有限,为了让大家都能吃到龙肉、喝到龙汤,便又擀了长面同下到锅中,分给将士们吃。
    这长面味道极为鲜美,大家都称之为“龙须面”。
    由于龙肉龙汤都相当珍贵,前面的人吃过后会将汤再倒回锅中,加热后再捞上面条给后面的人吃,于是有了“涎水面”这个名字的的由来。
    在过去,灵台手工面确实是只吃面不喝汤,汤需倒回锅中去。
    不过为了讲究卫生,这样的传统吃法也早已改变。

    ▲ 擀面。
    摄影/韩诗扬

    趣味十足的故事色彩让灵台手工面的名气增色不少。
    其实,就算没有什么神话传说,灵台手工面在当地照样是名声响当当。
    手工面的制作分为和面、擀面、切面、煮熟四个步骤。
    其中,擀面、切面都相当考验人。
    擀面讲究的是耐心和臂力,将细细长长的擀面杖放于压好的面饼上卷起来,一点点滚动着擀好,再从擀杖绽下来,沿顺时针方向将面饼稍作转动,再次擀动。
    如此循环反复,直到面饼擀薄,再用切面刀根据需要切成或宽或细的面条。
    细面得有多细?当地人形容“如头发丝一般”,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考验的是刀工,须得切成“细得不能再细了”,当地人管这样的面叫做“线线面”。
    还有歌谣这样唱道:“下到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一条线。
    走过七州与八县,未吃过这么好的面。

    ▲ 切面,宽面与细面。
    摄影/朱锐

    ▲ 手工面的配菜(菜码)。
    摄影/韩诗扬

    灵台手工面的配料虽不见新奇,组合在一起就能在舌尖炸开花。
    夏秋季多以“面料花”拌青菜炒成面料子,放在面碗中,白底儿绿菜红花,又好看又好吃。
    冬春时则多用肉丁炒成肉料子,炒好后的肉香最馋人。
    做汤则是选用陈年酿醋,冲进开水,再放酱油煮成酸汤。

    ▲ 手工面。
    摄影/朱锐

    一碗地道的灵台手工长面,面料子、面条、面汤端上须有分层而陈的效果。
    长而薄的面条,柔韧耐嚼,色味俱佳的酸汤,香味扑鼻、酸辣兼有。
    筷子一挑,接下来满堂尽是咕噜噜的声音。
    大口咥完,碗里绝不剩半截面条。
    还不等回味过来,旁边的食客早已又添了一碗。

    麻食丨面食家族里的小俏皮

    ▲ 摄影/韩诗扬

    麻食,也被写作“麻什”,还被称为“麻食子”、“麻什子”,可以简单理解为“面片”,是西北地区回族传统面食小吃。
    在甘肃平凉也斩获了不少食客的胃。
    平凉的麻食如指甲盖般大小,中间略薄,两缘翘起,看起来和“猫耳朵”有些类似。
    不过,其实西北地区的麻食对形状并无具体要求和规定,所以和“猫耳朵”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青海地区有圆筒形的麻食、关中地区也有面团直接切成丁的“懒麻食”。
    麻食这种吃食早在元代时期便有了书面记载。
    元代《饮膳正要》曾有相关记载:“秃秃麻食回回食面,系手撇面,白面6斤做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
    ” 明代美食学家黄正一《事物组珠》也有过说明:“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饼,煮熟人炒肉汁食。

    ▲ 图/

    麻食的做法并不复杂。
    揉好的面团,揪半个小指头肚大小的面疙瘩,在草帽沿儿上一搓,就能搓出一粒厚薄匀称、圆形中空、表面带花纹的麻食来,小小的可爱。
    搓的力度也要把握好,用力了会厚薄不一,力度轻了搓出来的就是个单纯的面疙瘩。

    ▲ 摄影/韩诗扬

    搓好麻食后,入开水锅煮熟,再一边烩上肉丁、芹菜、胡萝卜等,调好佐料,一起舀到盛麻食的碗里。
    热腾腾的香气就这样直勾勾扑来,让人猝不及防吸进鼻腔,喉咙在顷刻间早已咽下不少口水。
    吃麻食要用汤勺,将麻食、汤、配菜一同入嘴,面食特有的嚼头、茎菜的脆嫩、肉丁的浓郁,在嘴里一起交汇奏响欢快的曲子。
    尝过后才知道,上天入地,都难得吃到这样朴实本真的美味了。

    荞面节节、燕面糅糅丨吃在平凉,杂粮至上

    ▲ 荞籽。
    图/视觉中国

    荞面是中国西北地区汉族的传统面食,甘肃陇南、陇东、陇西等地的特产。
    平凉种植着大量荞麦,也是当地特色杂粮之一。
    荞面是以荞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后压平切制而成的面条。
    其筋韧有度、挑起不断、有清香气,食用时可搭配不同的佐料,深受西北人民欢迎。
    荞面的做法种类也不少,有荞面饸饹、荞面节节、荞面煎饼、荞面碗坨等等。

    ▲ 农家制作荞面节节。
    图/

    在甘肃平凉地区,当地人尤其喜欢吃浆水荞面节节。
    荞面白面的混合硬面团经过反复揉面起筋后,擀成稍厚的面饼,用刀切成条状,可宽可窄。
    其入锅煮熟的浆水做汤,放入麻油炸好的韭菜、蒜苗、咸菜。
    或将土豆丁、黄花菜、胡萝卜丁、木耳丝、豆腐丁、青菜丁与调料一起呛入锅中炒菜入汤,都是风味十足。
    夏日来吃,酸酸辣辣、消暑开胃;冬日一碗,暖肚又暖心。

    ▲ 燕麦丰收。
    图/视觉中国

    燕面糅糅是平凉当地一道深得人心的民间小吃,相传起源自宁夏固原,后传入甘肃平凉。
    燕面糅糅的主要原料是燕麦,又称莜麦、油麦、玉麦,低糖分、高营养,是种非常健康的食物。
    平凉的庄浪县由于地处关山腹地,气候冷凉、生长期长,十分适宜种植燕麦。
    这里出产的燕麦,淀粉含量高、品质也好。

    ▲ 农家制作燕面糅糅。
    图/

    ▲ 图/

    制作燕面糅糅,先选用上好的燕麦热水烫过后炒至六七分熟,再磨成细粉。
    用燕麦粉制作面团,再通过工具压制成面条,最后用旺火蒸熟即可。
    食用时,可凉拌,也可爆炒。
    凉拌讲究“素”,不得有油脂等荤味,配上葱蒜、盐、红辣子、花椒、米醋、茴香、胡萝卜等,色泽丰富鲜艳,口味鲜香酸辣。
    爆炒的做法也很简单,将蒸好的燕面糅糅和根据口味搭配的辅料一起入锅急火翻炒,做出来的燕面糅糅口感清脆、香而不腻。

    泾川罐罐馍丨白馒头的超高级进阶版

    ▲ 摄影/韩诗扬

    平凉泾川县的特产罐罐蒸馍,又名“千层蒸馍”,是当地著名特产。
    乍一看,也许会有人说,这不就是个头大点儿的馒头吗。
    人家可不是简单的“白馒头”,罐罐馍面白如雪、形如小罐,吃起来更是酥软可口、柔精耐嚼。
    还有着康熙爷的“加持”!相传清朝康熙年间,皇帝访贤路过泾川,地方官员将民间蒸制的罐罐馍敬贡给皇帝品尝。
    康熙吃了以后直说好,赞曰:“天下扶麦之买在泾川矣!” 还将罐罐馍定为了贡品,真可谓是光环在上、身价倍增。
    这之后,当地贩面卖馍的人越来越多,罐罐馍的名声也越来越盛。

    ▲ 摄影/韩诗扬

    泾川罐罐馍始创于泾川县的蓝家山,选用当地优质精面粉,先后经过磨面、和面、发酵、揉制、醒面、二次揉制等共计21道工序,历经36小时。
    奇妙的是,罐罐馍热吃冷吃均可,风味各有不同。
    热吃柔软,冷吃照样可口。
    之所以可以冷吃,也是由于原料和制作方法造就了它长期存放也可不霉不变味的特点。

    锅盔丨吃的是饼,还是“车轱辘”?

    ▲ 平凉静宁的大锅盔。
    摄影/韩诗扬

    别说你没见过这么大的锅盔。
    不大,那有什么资格被称作“锅盔”!平凉大锅盔历史悠久,从邻居陕西省传入,在清朝同治年间就已负盛名。
    有着“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古代时由于常备军少,当地人民大多平日为农、战时为兵,上战场时,每人带个大饼做干粮,能在路上吃很久。
    吃不饱的年代,这锅盔就是饱腹的救命稻草。

    ▲ 平凉早市上的锅盔。
    摄影/韩诗扬

    平凉大锅盔为圆形,个头巨大、分量十足,以“干、酥、白、香”著称。
    其原料为麦面精粉,以压秆和面,采用的是“上烤下烙”的制作方法,不可谓不讲究。
    这饼子个头巨大、内酥外脆、干硬耐嚼、味道醇厚,存放时间长、便于携带,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平凉人最喜爱的面食之一。

    酥馍丨金黄酥软,我最闪亮

    ▲ 摄影/韩诗扬

    走在平凉街头,各种小吃摊贩层出不穷,多看两眼就把魂儿都勾了去。
    其中,有一种或圆形或椭圆形、呈金黄色的小饼子,总是明晃晃地闯入视线,让人无法忽视。
    平凉人管这种小饼子统称为“平凉酥馍”,是当地饮食中繁星般的存在。
    上至酒店餐厅、下至街边小摊,无处不见其踪影。
    平凉酥馍,是烧饼家族的一员,和北京烧饼、开封烧饼有不少的相似之处。
    具体什么时间传入平凉已无具体历史考证。

    ▲ 图/源自网络

    平凉酥馍虽说很早之前是个“外来货”,却在不断的发展中融入了不少当地人的风格特色,因此独树一帜,分为暗酥、明酥、扯酥这三大类。
    汉族的暗酥馍,表面不见酥,吃到嘴里才有了酥的口感,分为甜咸两种口味。
    回族的明酥馍,表面油光闪亮,入口酥软,口味也分为甜咸不同。
    这两种酥饼都以包酥方法制作。
    扯酥馍则采用扯酥的方法,外表金黄灿灿、内里酥脆喷香。
    厉害的师傅,可以做出牛舌、麻鞋底、方块等不同的酥馍样式。
    不管哪一种,吃了都是回味悠长。

    酿皮丨赤裸裸的舌尖诱惑

    ▲ 图/汇图网

    夏令时节,哪个平凉人能少得了酿皮的陪伴?

    随意走到街头巷尾,处处可见酿皮的摊贩和小店。
    玻璃那头是泛着金黄油光的酿皮在敞口盘子里静静躺着,旁边放着辣椒油、芝麻酱、香醋、蒜泥、香菜等各式调料。
    玻璃这头,是我擦了又擦的口水。

    ▲ 平凉的早市,有不少卖凉皮的摊位。
    图/韩诗扬

    不仅是街边摊,连高档酒店餐厅也是少不了酿皮这个名小吃的存在。
    逛在平凉的早市里,还见到许多摊主将酿皮与调料处理好分装一起售卖,回家一拌就行,方便又实惠。

    ▲ 图/

    平凉的酿皮子,也叫凉皮,酸辣适口、爽嘴开胃、绵软润滑,是当地人都好的那一口儿。
    酿皮的制作方法并不算难,将小麦面粉调和洗浆,去掉多余水分,加入食用碱后呈糊状,在放进笼中蒸熟,一张张圆薄的酿皮便做好了,带着白里透黄的淡淡颜色。
    将酿皮抹一层熟油,晾凉后切成细条,加盐、醋、酱油、辣椒油、芥末等佐料,拌好就放开了吃吧!

    有了调料锦上添花的酿皮,色泽愈发晶莹透亮,半透明如玉一般。
    挑起几根颤悠悠地迅速吸入嘴里,酿皮柔韧可口,裹挟着调料的酸辣和醇厚滋味,带着小麦特有的原香。
    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什么事能比得了?油漉漉的嘴唇就是最好的见证。
    也别管自己吃相如何,只要味蕾过瘾了就行。

    你最喜欢哪种面食?

    留言告诉风物君

    文丨酱子

    图编丨袁千禧

    参考资料丨张揖《广雅》

    姜晓文《咥面》郑平《灵台手工面》张怀群《泾州之秘》童红梅《平凉风味小吃》窦虹艳《平凉美食里的陇东风情》平良仁《独步大西北的平凉美食文化》秦玉龙《平凉人的“面肚子”》秦玉龙《吃在平凉:别有一番滋味》秦玉龙《羊肉泡馍还是牛肉泡馍?西北人都知道的一个秘密》

    本文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汇图网、网络

    点击下方图片,吃个面

    风 物 精 选

    文化地理

    南阳|山东|义乌|贵安|建水|安康|南昌|湛江

    物产美食

    糯米饭|春笋|湖南米粉|蕨菜|青团|菌子|红膏呛蟹

    匠人手艺

    藤编|乐高|砖雕|古建彩绘|敦煌壁画|紫砂|旗袍

    |新 媒 体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作者”,获取相关信息

    投稿邮箱:editor@

    |工 作 机 会|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获取相关信息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在地道风物的工作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9月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9月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治愈出院1例(鹰潭市1例,在贵溪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30例,累计出院病例1425例...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8月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2022年8月1日0-24时, 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2例,均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7例,累计出院病例1395例。截至...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资讯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疫情最新消息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年7月31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治愈出院1例,在南昌市。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