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码怎么拉代理(打码代理怎么做)

2022年6月4日06:20:40网络资讯16719字阅读55分43秒

打码怎么拉代理,打码代理怎么做

内容导航:

  • 怎么代理打码
  • 怎样做打码代理
  • 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 创业公司如何借助分销手段搭建用户增长体系
  • 一、怎么代理打码

    这个代理一般都是先做打一段时间的码,然后才学习如何代理。
    起码自己要对打码流程的了解,知道如何向上家索取工号,查询上家公布的打码数据,支付的流程。
    打码代理可以享受比群员稍高点的价格,而且有上量奖励,这样自己打码也算代理价格,代理的条件是1、会员——就是有一定的人员基础,人准备好,所有的代理都要求一个数量,这个量视上家规定了,你必须要完成才享受代理价格,所以你的员工最起码10个以上。
    2、工号——找管理批量要号,一次要10个以上,甚至百个,根据你自己的实力索取,把这些号分给自己的员工3、支付——从管理指定地址那查询数据,找到自己员工打了多少,按照群员的价格支付,保守的也可以等上家支付给你了,你再支付给群员4、效益——代理赚的就是差价和奖励,比如一个5.5元的任务,1W奖励5元,你给会员5元,会员上了10W的量
    你就获得10X5+5X5=75元得利润,而你管理会员只需花2、3个小时!所以代理是稳赚不赔的职业,做得好可以月赚3000以上!代理的过程就是 准备人
    -----索取代理工号------分发员工打码工号----查询数据----支付员工

    总代急招一级代理,不换ip打码,目前打码市场最好打的打码

    我的要求是:代理必须上量,群员有一百个,每天上量五万。
    我要现在已经有群的人,有能做事的,人,不要当了代理再去找人。
    浪费时间我的价格是:代理价格:代理4.5 上万奖3 会员单号上5000,奖代理3加我qq著名代理 不写不加

    二、怎样做打码代理

    1、先做好打码员,只有做好打码员,你才能清晰的知道这个流程。
    做代理可以享受比成员稍高的价格。
    2、当你有了1定的基础,很熟练后,可以招兵买马,有5个会员以上,就能够申请做代理。
    3、索取管理账号,分配给自己的打码员操作。
    4、代理赚的是差价和嘉奖,这个收入很可观。
    花钱申请作为代理商,就能够做打码代理了

    三、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 判官老司机。
    36氪经授权转载。

    大家好,我是判官,今天不聊产品,想和大家聊聊我们作为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我做产品经理有十五年了,之前在手机设计、手机渠道、安卓ROM开发领域的三家企业工作过,这三家都是行业内最早和最大规模的。

    2009年后,我的工作重心逐步由硬件过渡到软件,由移动终端过渡到移动互联网,创过业,在快手待过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我的产品工作,始终是围绕移动端开展。

    我的另一个身份是科技作者。
    从2015年开始,我陆续在网上发表文章。
    因为出自产品经理视角,相比媒体视角有些优势。
    今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把我的部分作品结集出版,就有了《产品觉醒》这本书。

    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

    今天是冬至,开始数九,天气越来越冷。
    今年冬天的行业比天气还冷,大家都知道,近期各大互联网企业开始裁员或者冻结招聘。
    更糟糕的是,这种增长放缓带来的人员缩编,会成为常态。

    一方面,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涌入职场,另一方面,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职业年龄天花板偏低,基本上35岁就很难在一线继续战斗了。
    今年冬天不仅很冷,而且令人焦虑。

    而对抗焦虑的策略,常见的有锻炼身体、努力工作以及学习。
    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不用说了,论努力其实人的体能精力也是有极限的。
    说学习充电的话,除了看书,来起点学院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而针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特殊性,我分享一些个人的建议。

    字节跳动工作的同学可能知道,字节跳动内部IM工具lark的启动页是这样一句英文:Developing a company as a product。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并且,在这个思路上我适当延伸一下,变成:Developing youself as a product。
    做你自己的产品经理,把自己当做产品来打造。

    这也是我的文集《产品觉醒》的主题。

    产品觉醒,第一层含义是超越狭义的产品形态,窥探产品背后的商业逻辑和价值;而第二层含义,则是产品背后人的觉醒。
    至少的,也是作为产品设计者的,产品经理的觉醒。

    这几年有很多培训机构和课程,教人入行做产品经理,教人各种产品分析、设计思路。
    这固然很好,因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需求量,近年来确实水涨船高,薪酬一路看涨。

    但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意识到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时代局限性,以及今年互联网行业整体的增长停滞,给包括产品经理在内的互联网职业发展带来的限制。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提倡产品经理在研究、设计产品之余,也应该拿出相当的精力,为自己当下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和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把自己作为产品进行设计、迭代升级、增长运营、获客(求职)、转化(升职)、变现(赚钱)。

    如果把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作为一场考试,像其他考试一样,这场考试也有三部分,也就是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对应这三个阶段,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值得反复强调:选择、深度、输出。

    先来说说选择问题。

    人生大多数机会和失败都来自选择,所以说选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缺乏信息和判断,盲目的选择,虽然也存在踩中风口的机会,但这种赌博式的选择,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风口论这几年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它的基本逻辑也很简单:选择赛道比个人努力重要。
    实际上,我所接触到的,赚钱的企业和生意没有很辛苦的,都是选择和时运所致。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下一个风口和快车道是什么,以及如何选择和加入,从而开启个人的开挂模式。
    但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受益于风口的人和企业,都是偶然的结果,并非开启了上帝视角。

    极少数能够准确判断和参与风口的人,也多半是因为信息来源和资源独特,这种能力不具备可复制性。

    企业和人一样,都是受益于或者受困于选择。
    以手机行业为例,小米2011年进入,踩中了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安卓系统的技术成熟、中国3G网络覆盖成熟以及微博这种社交媒体的低成本营销四大红利。
    而2014年进入手机行业的另一家企业,则是错失行业的窗口期,连唯一的3G向4G过渡的产品红利都没抓住。

    人的职场生涯,前五到十年是基础,中间十年是关键,再往后基本都是在享受前期选择和努力的红利。
    因此,入行和择业选择,是影响人生的最为重大的选择。

    如何用动态的思维去观察行业和公司,如何超越媒体报道、通过其他渠道挖掘潜在数据和信息,如何挑选适合自身的职业路径,都是一门学问。

    入行择业这件事,有三个关键因素,即“时间点”、“发展的眼光”和“突破规则”。

    先说说时间点。

    我就职的第一家公司,喜欢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聘应届生。
    研发部门有几位早期进入的本科生,经过三年打拼,已经做上了业务主管。
    而他们的本科同学,读完研究生后也应聘进入该企业,成了老同学的下属。

    很多企业和行业在发展早期,由于知名度和阶段问题,无法吸引特别优秀的员工,在学历、学校方面,对应届生的吸引力也不如一些名企和国企。
    然而时过境迁,坐上风口的企业在发展以后,对于人才的选择进入买方市场阶段,便有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任其挑选。

    因此,特定时间点和时间窗口带来的机会,是无法复制的。
    BAT创业早期,甚至在2010年以前,都无法吸引一流的应届生加盟,当时最优秀的通信、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人才都热衷去外企。

    因此,“早加入”是对于任何企业和行业都适用的法则。
    但有的朋友会说,这个道理我懂,但如何避免事后诸葛亮?

    第二个建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行业变迁。

    2000年后的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中,很多机会往往蕴含在貌似极不靠谱的新企业和新行业。
    那些被命运的洪流推来推去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从而大有斩获,获得远高于普通上班族的收益。

    而一路按部就班上大学、读研读博的同学,大多数进入了体制内和外企这种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
    正所谓河东河西,没有永恒不变的优质企业。

    2014年后,能源、电信、金融这类曾令人羡慕的行业,受到新的经济和行业形势冲击尤为剧烈,减员增效、压缩福利,成编制的队伍被挂起被转岗,这种之前大家无法想象的情况,就真实地发生了。

    而工作10年,基本上代表着人的职业能力、人脉和技能树,已经形成路径依赖。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面对行业的动荡,是否还有能力重新进入新的领域,和年轻人拼搏,这都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说到底,真正不变的唯有变化。
    居安思危,甚至主动拥抱变化,才是真正的应对之策。
    同时,千万不要高看个人所谓的能力。
    只有时势造英雄,少有英雄造时势。
    个人在行业变化的洪流和风口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所谓发展的眼光,就是在入行前,复盘某个行业过往的发展与现状,判断该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是否在未来存在被大规模取代的可能性。

    尤其对于工作几年后认为自己入错了行的年轻人,再次选择行业的时候,更应该根据之前的经验和教训来谨慎选择,不行就找一下目标行业的业内人士,了解一些情况。

    第三个建议非常重要,是突破规则。

    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最大优势是毕业生都具有不错的基础知识,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他们对学术和工程问题可能得心应手,但对社会和行业的变化,缺乏必要的前瞻性。

    具体到工作和事业,就是这部分人,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缺乏灵活的变通。
    这种思路的板结,与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显然是不相称的。
    当机会来临、规则变化时,由于墨守成规带来的保守思路,很有可能使他们拒绝变化,错过机会。

    更激进一些地说,回顾历史上有所成就的商人,很多人勇于打破、重建规则。
    仅从互联网行业而言,马云敢在互联网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布道电子商务,马化腾做QQ做微信OTA业务单挑运营商,滴滴的程维组织出租车、私家车提供出行服务。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对等的,如果你来做企业,这些挑战规则的事情,你敢做吗?

    俗话说,“不能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当你进入一个新兴的、前途未卜的行业和企业时,你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前途和生命去赌一个未来。

    如果一定说这种选择比起赌博有什么不同,只能说这里有一个规律,就是凡是挑战现有规则和利益群体的行业和企业,有很大机会去成就一番新的事业。
    所谓不破不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讲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喻社会,即不再依赖老年人的经验,而要多看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与冲劲。
    这个道理可能有点偏激,但应用于当下的中国社会,还是有点道理的。

    年轻人的不安分与很小的沉没成本,使得他们对规则的挑战,显得特别有杀伤力。
    而种种机会,就蕴含在这规则的新旧更替中。

    选择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即使不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但至少要知道自己是否正处于一个火山口或者地震带上。
    对自身当下所在行业的理解和判断以避险,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对于这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判断,我建议大家多结识不同公司的小伙伴,多交流,不要对媒体上的信息偏听偏信。

    以我这几年与企业媒体和公关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在真实性和时效性上是大打折扣的。
    想了解靠谱的行业信息,还是需要自己深入进去,多交朋友,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

    总之,关于选择,建议大家多留意市场变化,规避风险,尽早离开走下坡路的行业和企业;对于新的经济和行业趋势,尤其是打破现有规律和规矩的趋势要特别留心,与其被颠覆,不如主动投身作为颠覆者。

    说完选择题,再来聊聊填空题。

    如果说选择题是考核我们思维的广度,那么填空题我归类于深度,也就是硬核技能,也是产品经理们正在遭遇的最大挑战。

    虽然自己也是产品经理,但我必须要黑一下产品经理这个职位。
    脱离了企业体系配合的产品经理,战斗力非常的差,以至于放眼国内国外互联网发展二十年,基本没听说过有哪个知名产品,创始人是产品经理。

    所以所谓的深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输出价值。
    销售可以卖货,运营可以推广拉新优化数据、设计师可以出图、程序员可以敲代码,那么产品经理的输出是什么呢?产品文档能产生多少独立的价值呢?

    以当下的趋势,产品经理的自我发展,需要紧跟生产力,换句话说,如果今天你的企业突然不要你了,你单枪匹马无需借助任何企业、个人和投资,可以养活你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生产力价值。

    关于产品经理把自己做深,我也有三点解读:业务、硬核和增长。

    业务要做到:专、精、通透

    以当下互联网产品的细分程度,很难有产品经理的经验可以覆盖到各个垂直类别。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产品经理的履历上先后做过游戏、电商、社交、O2O,这个人大概率是要失业的。

    所以,在工作三年之内,你必须找到你业务的主线,然后成为这条业务的专家。
    你需要了解的,远不止产品文档的撰写和各种原型工具,而是需要对这个垂直业务的商业逻辑烂熟于心。

    以老板的高度来要求自己看问题、看行业,让自己像商人一样思考,而不只是停留在具象的产品上。

    你需要对所在企业的业务流转、配套的供应商体系、财务支撑都非常敏感,这一方面需要你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另一方面你可能需要参与大量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最后你还需要对财务和数据非常敏感。

    而在工程能力上,你需要更加硬核

    什么叫硬核?我举个例子,以前的产品经理很多的时间在于消化所谓用户需求。
    而这当中,哪些是真正的用户需求,哪些是老板和领导意淫出来的需求,哪些又是你自己拍脑袋的需求,无所谓。

    数据分析很多也是流于形式。
    用户大盘在涨,热钱涌动,产品经理很多情况下,沦为文档工具。

    而现在的大环境下,用户大盘增长到头,而很多技术手段正在代替人的主观判断。
    乔布斯、张小龙这种产品经理以后大概率不会出现了。

    以后行业是否还需要传统的用户产品经理,其实都未可知。
    以后是一个“万事可量化、不服跑AB”的时代,产品设计环节,企业需要的,更多是可以写文档、搞定用研、体验、交互到直接出图切图的产品设计师。

    单纯的产品设计和需求管理技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产品经理的需求。
    各种复合型职位的诞生,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晋升?交互设计能力是标配,图形设计、项目管理最好具备,python能自己撸个爬虫或者机器学习用例那是最好。
    否则,没有硬技能,无独有资源,经验又会被快速更新的工种,怎么都不像是个有前途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已经走过了产品经理的初级阶段,我建议你抓紧往硬核产品经理的路线上走。
    比如,数据产品经理、算法产品经理、策略产品经理。

    说到底,硬核的目的,是让自己离生产力工具更近一些。
    换个说法,就是具备工程能力,可以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而增长,则代表着业务全流程执行力,对交付负责

    近两年随着增长黑客概念的提出,增长职位的重要性越发受到重视,产品经理们要么被增长部门所统领,要么直接升级为增长官。
    究其原因,就是企业越来越向员工要绩效。
    而对于产品成熟期的业务线,增长指标显然比产品设计更容易量化。

    增长角色需要统领业务全流程,需要的技能也超过传统的产品经理的技能树,需要你对营销、流量采购、品牌推广、运营、技术、地推、商务合作等企业各业务环节有所理解。

    说白了,老板需要的只是结果,而能产生结果的一切过程,整合起来运行的效率越高越好。
    那么,你想做那个整合角色,还是被整合的角色呢?

    所以,填空题做完,你会发现,你已经具备老板的素质,最起码也是个体户了,自己就可以运转起来,产生商业价值。

    最后说说问答题,也就是输出

    上周末我去看了张学友演唱会。
    张学友这一轮巡演已经启动两年了,累计超过两百场,光上个周末在北京就连开三天,每天载歌载舞演满三个小时。

    要知道张学友今年已经57岁了,我不禁在想,我57岁的时候,即使有这个体力,但还有能力挣钱吗?

    张学友演唱会的票特别难抢,北京最高1880档位的票一开票就秒空,这么受欢迎,当然不是因为他勤奋,或者被做成了表情包,而是因为他出道34年,经典作品实在太多。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作品当然是一个个产品了。
    但你不妨想象一下,当你57岁的时候,你还会在做产品经理吗?

    即使你当年是微信的产品经理,到那时微信都未必存在了,大家能记得的,顶多只是张小龙,而不是你,更没人在意你岁数大了有没有工作、有没有收入。

    对于IT互联网这类职业技能和发展方向快速迭代的行业,一方面,职场老人的经验和技能面临快速贬值;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使得跳槽和再就业的年龄线一降再降。

    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三年,大型集团型企业也只是7到8年。
    而对于公务员以外的打工族,这样短暂的企业寿命,显然是无法涵盖你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的。

    因此,职场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论押宝在现任企业还是前任企业,都是十分危险的。
    企业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为你提供职位,而职场也未必会一直认可你的经历。

    打造你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
    让市场的认可,回归到你的个人价值,而不是你待过的企业、参与过的项目的名声,所以,把自己打造成产品的终极目标,是个人的产品化、IP化、品牌化。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现在开始积极输出。
    一方面,输出会促使自己更有质量地输入,进行学习充电。
    另一方面,输出尤其是图文形式的输出,如果内容具备长期传播的价值,对于打造个人品牌、向上管理和企业招聘,是非常有利和有性价比的。

    作为产品经理,产品的大方向往往还不是自己做主,成功率大都不可知。
    输出的一大好处在于,你的同行大都不输出,这时你只要开始输出和写作,影响力就超越了大多数同行,甚至超越了行业水平在你之上的同行。
    这种性价比和效率,显然远大于做产品。

    我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输出方法,就是写作了。

    一个从业者输出内容,其品质是有基础保障的,更可作为建立和扩大自身影响力、结识结交更多朋友的途径。
    文字和影像本身就是一种复利劳动,内容的影响力,无论在时间和空间维度,都是一般劳动的价值输出难以企及的。

    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用成体系的内容对外输出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复利,而不是只懂得发个朋友圈和微博。

    科技行业早期的大佬,大都是因为泡论坛、码字而相互结识。
    后来一大票博客、微博、公众号作者,由于持续输出内容,个人影响力显著提升,很容易为他们带来一些机会,无论在自己创业还是进入企业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使对行业新手,坚持写作同样是有必要的。
    想想有多少人在高考之后,就再也没写过超过800字的文章?

    写作也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不需要博览群书、文采飞扬,只要你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而持续的输出又会促使你进行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最终会令你受益。

    以我自己为例,几年写作积累的文字,可以结集出书,其实也是占了大多数产品经理不写作的便宜。
    我作为通信专业出身的工科生,在文采方面没有太多优势。

    但是,因为从业时间长,我希望通过文字来记录和分享自己对科技行业、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以及创业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从2014年开始,我陆续在知乎、虎嗅等平台发表自己的文章,并且陆续得到更多平台的入驻邀请,并在2017年秋天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书约。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先有数量后有质量的事情。
    保持一定频率的文字输出和分享,可以整理你的工作思路,促进自己的思考,并且将知识升华为见识。

    日积月累,通过不断输出有价值的文字,拥有个人品牌与行业影响力,在求职时优势明显;而更大的优势,就是你通过写作,扩大了自己的行业交际圈,甚至让许多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向你开放他们的交际圈,从而给你更多的职场甚至人生选择。

    《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潘乱说过一句话:有品质的写作是最好的社交。
    比如我,就是通过写作,结识了包括王俊煜黄海均布棉老师和张涛老师在内的、许多优秀的互联网从业者和创业者,并邀请他们参与了我《产品觉醒》这本书的内容创作。

    出书本身其实赚不到什么钱,但有著作会对日后的社交与合作,提供很多便利。

    总之,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影响力、拓展社交圈子、输出价值,并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学习,是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非常好的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我给大家的个人发展建议,首先是多收集信息,勤于思考,做出正确的职业赛道选择,第二是锻炼硬核技能,超越简单重复劳动,提升自身的生产力价值。
    第三是保持输出,持续的写作是门槛最低的个人增长秘籍。

    作为聪明的职场人,作为最应该具备洞察力的产品人,多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和设计一下。
    能定义和运营好自己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今天就到这里,我是判官,感谢大家的时间。

    判官:十五年产品经理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社交和商业化产品领域,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

    四、创业公司如何借助分销手段搭建用户增长体系

    编者按:本文来自“刘玮冬运营手记”(ID:),作者:刘玮冬,36氪经授权转载。

    在上一篇《创业公司如何做用户增长,制定适合你的增长策略》的文章中,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适合初创公司的几种用户增长策略。
    那从今天起,我将撰写多篇文章,为大家详细讲解各种用户增长体系是如何搭建,完善,运营,以及收到最终实效的。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分销”,这种现阶段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用户增长策略方面的详细讲解。

    01

    无论你是否熟悉分销这种推广模式,以下场景已经越来越多的在你的朋友圈,微信群,以及生活中出现。

    你是一位妹纸,非常喜欢购物,有一天,你偶然加入了某剁手分享群,群里每天都会有群主分享XX平台的商品链接。
    虽然这个XX平台你从来没听说过,但群主分享的这些商品看起来性价比不错,既非常便宜,又感觉很实用,终于有一天,你点开了链接,下单购买;

    你的朋友圈每天都会被某家庭主妇小小的刷屏一下,她经常会在朋友圈安利某生鲜平台的各种优惠,发的海报漂亮,海报上的水果价格诱人。
    终于有一天你心血来潮,点开了她发的海报,决定下单购买;

    你是一位爸爸,今天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开始学习英语26个字母,幼儿园老师在家长群里多次重点强调,要求各位家长带宝宝回家后,要多多练习今天学习的知识,同时发出来一个链接,要求各位家长点击链接,下载一个叫XX练英语的APP,同时告诉家长们,这个APP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口语。
    听了老师的话,你自然不敢怠慢,赶紧下载;

    你在某股票群里经常和大家讨论股票,有一天你突然抱怨,自己用的股票APP不是太好用,想换一个,是否有人能推荐?群里某大佬发给你一个链接,非常热情的让你下载这个APP,并且告诉你现在注册就有充值金,输入邀请码XXX就能领取;

    以及更不要说的,各种经常刷屏你朋友圈的《腾讯前X总监主讲:9大要素助你涨粉百万》,《理财大神私密传授:如何在25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等等课程海报。
    吸引你去交钱报名。

    在以上我说的这些推广场景中,基本上全部都用到了“分销”这种推广模式。
    当我们作为“下家”完成购买,下载,注册,使用,填写邀请码等各种动作后,那向我们推荐这些产品的“上家”都会得到相应的佣金或奖励。

    所以,“分销”这种用户增长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商,微商,代购等消费品行业中,还已经应用到了媒体,金融,招聘,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等产品的推广中,只是根据场景的不同,出现的频次或高或低。

    作为一种“上家推广下家收佣金”用户增长策略,我认为“分销”这种推广模式,非常适合做创业公司早期的用户增长,因为它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02

    首先“分销”为创业公司低成本推广产品和获客创造了可能。

    尤其现在做各种CPM广告,信息流广告,应用市场推广的花费感人,经常账户里刚充完钱,跑一跑广告立马数字变成零,但带来的下载,注册,转化却寥寥无几。

    所以相比之下,“分销”这种先推广,有下载,有注册,有转化,有购买行为后,再付款给推广者(以下简称小B)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创业公司的喜爱,毕竟大部分创业公司在早期并没有太多金钱去砸向市场。

    同时很多创业公司在早期做推广的时候经常会被假量,低质量的用户所困扰,但使用了分销体系推广产品后,由于采用后结算的方式,所以产品方可以对于小B们带来的用户质量有更加高的考核要求。
    尽可能的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用户。

    其二,如果把“分销”看做是一种推广渠道,那建设这样的推广渠道无疑是非常高效的。

    相比线下开店,约谈线下渠道,谈代理商谈,谈广告投放,地推等等手段,建设“分销”体系相对来说要高效的多。
    当你制定好相应的返佣规则,奖励规则,传播流程之后,近可以发动手上已有的用户成为小B去传播,远可以发动“上线拉下线”的方式快速起量。
    这无疑要比一个个城市跑,一个个商户谈,一个个广告投要快速高效的多。

    其三,分销是杠杆,可以帮助产品快速触达目标用户。

    由于很多创业公司做的是小众垂直市场的产品和项目。
    这些产品的目标用户狭窄而又垂直。
    这就搞得创业公司通过常规广告投放的形式很难触达到他们,捞取出他们,而这时候,“分销”就能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杠杆,帮助你的产品快速触达目标用户。

    接下来,我为大家说一个案例:

    某孕期控糖管理APP在产品开发上线后,由于目标用户群体狭窄(怀孕妈妈中血糖高危人群),始终饱受无法精准获客,高效获客的困扰。

    如果当过妈妈,或者家里有宝宝的人都会知道,女性在孕期对于血糖的管理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高频次的监控自己的血糖,以防对胎儿产生影响。

    该公司的团队也曾尝试过在一些母婴社区,公众号进行投放,但由于这些公众号,母婴社区的用户数比较庞大,用户层次也是千差万别,这就造成精准用户的转化极低。
    同时由于费用高昂,这种投放推广根本无法长期为继。

    后来他们仔细分析了用户的特征,决定直接打医生推广的这个点,走“分销”模式。

    他们迅速组建了一支医院推广团队,密集拜访医院,诊所的医生,告诉医生只要让患者下载他们的APP,医生就会得到50元一位用户的奖励,而且下载的场景也非常自然,医生只需向患者告知一下,你下载好这个APP,输入我的特定号码,定期记录血糖,我就能在后台看到你的血糖记录。
    方便管理。

    听到医生这样说,那孕妈当然会乖乖的去下载喽,甚至还会高频的使用。

    你看,正是有了“分销”的帮助,这家公司的产品才可以快速触达到了非常狭窄的用户群体,而且相当的高效。
    虽然初期谈医生需要花一些时间,但只要每谈成一个,就等于新开了一条“高速”公路。
    同时顺带还解决了用户下载后的日活问题。

    就这样,该公司很快砸出了前1万个精准种子用户,为后续的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讲完这个案例,我相信创业公司应该会认识到,分销,对于用户增长的重要性。

    那创业公司到底该如何搭建自己的分销用户增长体系呢?

    以及在搭建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呢?

    03

    如果你希望使用分销手段助力用户增长,那一定要想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因为分销增长,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产品。

    所以对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非常关键。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产品到底好不好卖(是否好推广)?

    这个好不好卖(推广)包括很多个维度。

    产品是否足够好?品牌是否足够?是否够实用?小B的推广场景是否够自然?够刚需?够便宜?够高性价比?够有针对性?下载流程,购买流程是否够简便?等等。

    这些维度都会决定着你的产品好不好卖(推广),适不适合做分销。

    比如用分销的方式卖房子就很傻(某房产APP之前真做过这样的活动),因为场景就不够自然,谁会在微信群,朋友圈买这么贵的东西?

    但2000元客单价的在线英语课程在微信里推广就很有针对性。

    某在线英语平台的获客渠道有30%靠分销渠道获得,客单价高达2000元。
    你说2000元的英语课贵不贵?肯定贵,但因为课程足够好,家长之间的口碑发酵就会在社交平台加速传播。

    再比如某新闻APP靠分销收徒模式拉来了大量用户,下载新闻APP就有5元钱,对于三四线城市的闲人,家庭主妇,大爷大妈来讲性价比足够高,这样的产品做分销很快就能跑通。

    再比如学校老师推荐家长下载批改作业APP,场景非常自然,足够有针对性,用分销做增长绝对不会差。

    还有某母婴平台,以高额补贴,将某纸尿裤价格打穿到地板价,作为爆款,让小B们刷屏朋友圈,拉来了大量新用户下单。
    产品足够好,足够便宜(虽然是补贴的),那非常适合做分销。

    还有某女性社群电商平台,每日的爆款全是十几元,二十几元的高性价比产品,够便宜,够高性价比,可以帮助小B们(分销商)以最快的方式销售出产品。

    再就是那些刷屏的讲座海报,十几元报名听课,足够低价,即使这钱花了不去听,也不足以心疼。

    所以如果要用分销去做用户增长,还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产品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优势?够便宜,够好用,够针对,场景对,够性价比,够解决问题,好口碑,都有可能成就分销爆发的增长点。

    04

    接着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

    能不能返给小B们足够高的返利和佣金?

    如果自己产品的优势并不够足,那有着较高的返利以及高额佣金依然可以打透分销的增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例如刷屏朋友圈的课程,19.9元一节课,小B们动动手指,转发海报到朋友圈,每卖出一节课,返9元,返利高达50%,虽然客单价很低,但足够诚意。

    社交电商某集,小B们卖出一条390元的毛毯给下家,会获得200元的高额佣金,同样高达50%。

    某在线儿童财商教育课程,3000元客单价,佣金高达15%~20%,最高600元。

    这还仅仅是一级分销的佣金。

    如果是二级分销,上线还可以多层“抽水”。

    例如我发展了我的下线小弟,我的小弟又发展了下线小弟弟。
    小弟弟卖出货之后,小弟赚了200元,我可以额外获得其中30%,60元的佣金奖励。

    能否持续给到一级和二级的高返利,高佣金,是驱动分销用户增长的第二个要考虑的点。

    不过这里要额外要说明一下:高返利还是要建立在产品好卖或者好推广的基础上,不然即使你给小B们高达90%的返利和佣金,但产品推广不出去,卖不出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接下来第三个问题就是,推广的门槛是否能做到足够低,流程足够短?

    我们都知道,推广的路径越长,用户流失的就越严重。
    这个对于以转化,体验为导向的分销体系来说尤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社群电商会将推广的主要承载放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而不是放在APP里,让小B用户从APP内发起传播。

    因为这样小B用户可以迅速的在微信中取得传播,分享的素材,迅速的转发给目标用户群,减少下载APP,注册等多余步骤,降低转化流失率。

    所以如果做分销,为了保证拥有尽可能短的推广和转化流程,推广的主力平台基本都会以公众号和小程序为主。

    这里面不得不提一个案例:

    就是像XXkid,某某英语等现在非常火的在线英语教育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上课都需要用户下载APP或者在线客户端,才能接入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教师。
    但这两家对于产品的分销推广并没有集中在推广APP或者客户端上。
    而是重点推广产品的微信公众号。

    因为通过小B们转发课程海报,引导家长关注公众号报名,这个流程要比下载APP,客户端足够的短,转化率也高的惊人!所以这些英语平台会在公众号接入大量的客服系统和销售系统,让公众号完成用户的获取和报名。

    试想一下,如果让小B们推广XXkid的在线英语APP,推广XX英语的客户端,那这样的流程无异于繁琐和冗长,对于提高分销的效率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如果创业公司做分销,一定要充分思考:

    是否可以将分销的推广与用户获取流程足够简短。

    05

    最后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

    小B,也就是分销商们到底来自于哪?

    小B们是来自于产品内自有用户的转化?还是搭建专门的分销团队?亦或者是两者有之?

    这个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拥有的能力,资源,投入等等进行综合的考量。

    小B从产品里的用户直接转化,这样的模式轻,快速。

    比如在很多讲座的报名流程,都会增加一个分销功能,用户报名之后,立马弹出提示框:

    将课程海报转发朋友圈,100%拿回报名费。

    这样瞬间就能让报名用户变为分销用户,开始裂变。

    再例如某在线奥数教育平台,会发动销售人员挨个给付费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将课程链接转发到朋友圈,并附上推荐语,转发的家长都会给予减免学费,返学费,返课等奖励,让付费家长迅速转变成小B用户。

    而对于某些电商类产品来说,这样的体系反而并不好,因为买东西的用户,并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卖东西的用户。

    因为从买东西到卖东西,这两者之间的身份转换还是非常之大。

    所以这时候可能就要搭建专门的分销团队来助力出货。
    比如会引入一些早期的微商,宝妈,淘宝客作为小B,因为这样的小B足够专业,懂得如何出货,推广,会比那些普通用户更加有能力。

    而对于一些功能性产品,例如批改作业APP,保险产品,在线教育产品,金融产品,信贷产品,也需要专门搭建分销团队,因为这些产品需要寻找一些特定,专业的KOL来进行推广。
    例如班主任,保险销售明星,幼儿园老师等等。

    因为这些KOL往往是目标用户群中的节点,他们的身边聚拢着大量用户,只要抓住这些KOL,就能快速的触达到他们。

    而这样的体系也足够重,需要较强的运营能力。

    06

    所以重新回看这四个问题,

    1.产品好卖不好卖(是否好推广)?

    2.分销是否能给到足够的高返利,高佣金?

    3.是否能有效降低推广门槛和路径?

    4.以及分销的用户从哪里来?

    每个问题都要反复的思考和自问,并不需要每一个做到最好才是完美,因为很多时候,这四个问题往往会呈现一种动态的博弈。

    什么意思呢?

    比如我的产品可能不好卖,但我的小B用户们能力足够强,返利足够高,依然可以驱动分销体系的运转,参考X集微店;

    再比如,我的分销用户不行,但贵在推广门槛简单,高频,人人都可以做,层层漏斗,总会转化,参考朋友圈各种刷屏讲座;

    再比如我给的佣金并不高,甚至很低,但产品足够好,推广门槛足够简单,场景够自然,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参考某在线英语教育产品

    所以分销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各种因素的动态博弈的结果,如果你要问我哪个因素在博弈中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我认为还是:

    小B(分销用户)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是的,找到足够多,足够能卖货,能推广的高质量小B,是分销最重要的一环。

    那如何找到足够多的小B呢 ?

    就现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07

    首先是创始人自带小B资源进场。

    虽然看到这句话你可能会喷一屏幕的水,但不得不提,如果你仔细查看X集微店,XX捕手,X衣库等社群电商创始人的履历,会发现创始人早年都长时间混迹于电商圈,微商圈,拥有大量的微商,淘客资源。
    所以在后期转型做社群电商,分销模式的时候,都第一时间接入了之前的大微商,大淘客,迅速完成了冷启动。

    第二个就是声东击西的方式拉小B

    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讲过,例如某母婴社群电商平台,发现二三线城市中,妈妈这个群体既拥有大量时间,同时又有较强的赚钱欲望,所以发动妈妈开店是该母婴社群电商早期启动的主要任务。

    但如果一开始就向妈妈们说开店这个事情,那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受到较大的阻力。
    所以该母婴社群电商采用的是一种声东击西的方式。

    他们邀请了众多母婴圈的大V,育儿专家在微信群,公众号里免费讲课,吸引大量妈妈关注,然后妈妈关注后派出运营一个个跟进,转化成开店的小B用户。
    因为有前期的讲座课程做铺垫,所以转化率非常高。

    第三种方式就是小B拉小B

    很多社群电商在初期有了一批小B用户后,并不会急于发动小B用户去卖货,带量,而是让这批小B尽快去拉更多的小B用户进来。
    比如某某捕手对于发展下线,拉人开店都有高额的奖励,发展一名新店长奖励200元等等,新店长带来新的店长还会有更多奖励。
    通过这种人拉人高额奖励驱动,快速拓展大量小B用户,扩大盘子。

    可能有朋友会问了,难道这种奖励驱动拉下线不会被羊毛党狂薅吗?不会被拉来一堆僵尸用户刷奖励吗?

    这里面就要提到“分销”经常用到的一个奖励策略:

    奖金到账,门槛提现。

    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我拉来了大量新的小B用户后,会迅速收到平台给予我的金钱奖励,可能几百,可能上千,可能上万。
    但如果我想把这些金额提出来的时候却并不容易,一般平台方会设置各种标准。

    比如有的平台会规定,新拉来的小B用户必须有营收之后,我的奖金才可提现,或者营收达到某个额度后,奖励才可提现等等。

    这种奖金先“到账”,设置门槛提现的方式在分销体系的运营中会经常用到。
    既快速的给予小B用户极高的愉悦,同时又让奖励只用在他们带来货真价实的用户做身上,避免了被薅羊毛的风险。

    08

    第四种方式就是地推直接寻找KOL。

    比如班主任,销售大V,幼儿园老师,医生,站长,数码城小老板,商店小老板等等。
    这些节点都围绕着大量的用户资源,直接派地推找到他们,简单粗暴直接。

    某APP服务推广商采用的就是直接与数码城小老板合作的方式,早年智能手机换机潮开始逐渐兴起,该APP服务推广商发现这些卖手机的小老板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分销渠道。
    他们会派出地推人员和这些小老板沟通,只要他们卖给客户的手机内预装好某些APP,推广商就会以一个APP3~4元的价格付钱给他们。

    这种场景非常的自然,因为很多人买完手机后,老板都会说,你这个手机里什么APP都没有,我帮你装好APP吧?那顾客一定会欣然同意,就这样,老板既为顾客装好了微信,支付宝等等常用APP,还夹带了一些服务商的私货。
    而服务商只需根据特定的安装识别码就会判断是否安装成功。

    第五个就是在产品端不断洗出小B用户。

    转化报名课程的人成为小B用户,转化付费家长成为小B用户,再比如X头条,靠推荐好友,收徒领红包成为小B用户等等,这样的例子非常非常多,都是在产品端通过各种方式去洗出来小B用户,然后用分销的方式助力用户增长。

    所以当你有了大量的小B用户之后,用什么样的平台和功能来承载他们就非常重要了。

    09

    因为小B们也需要产品对于他们的推广进行支持。

    比如他们需要每日都领到新的推广素材,

    我作为一名小B用户卖你们公司的产品,你连张商品海报都不能很好地提供给我?这让我如何推广?

    再比如他们需要在产品内可以看到自己推广的成果,收益。

    比如我作为一名小B用户,今天在十几个群里发了商品链接,然后去我的收益里看,里面清晰的显示有多少人点击了我的链接,有多少人放入了购物车,有多少人下了单,我收到了多少收益.....

    这推广做的多么美滋滋。

    再比如产品要支持我能绑定发展下线吧?

    这个绑定是如何绑?是邀请码?手机号?还是扫码就能绑?

    我是否能在产品里看到我下线的推广成果?

    等等等等。

    所以分销同样也需要产品和功能的支撑。
    甚至有时候需要做一个新产品去支撑。

    比如在上面说的那个批改作业APP推广。
    为了让老师们方便查看自己的收益,以及领取推广素材,该公司专门做了一个独立的公众号,非常隐蔽,只有真正推广APP的老师才能关注该公众号。

    这样就将作业APP和分销体系隔离开,不会让学生家长知道老师推广APP是一场商业行为,从而产生任何不愉快的想法。

    10

    好了,万事俱备,产品有了,小B们有了,分销体系也建立好了,最精彩运营环节也随之而来:

    如何驱动小B们高效推广?

    我认为这是分销用户增长中最有乐趣的部分,也是完全能体现一家公司的运营实力。

    那驱动小B们高效推广主要围绕两个核心进行。

    第一个核心,尽可能的降低小B推广门槛。

    第二个核心,提高小B的输出质量。

    首先来说第一个。

    这个降低推广门槛是多方面的的。

    比如像我之前提到的,将小B的推广,用户的落地尽可能的提前到微信公众号中,而不是引流到下载APP里,就是降低推广门槛的手段之一。

    还有的降低推广门槛的方法是,考虑到小B一上来推广,让用户付费很难,但如果能做到引流过来,同样也是极好的。

    所以有些在线教育平台,会为小B提供免费的体验课程,让小B去分销推广。
    只要用户过来免费体验,后面再付费,依然会给小B相应分成,这也为小B的推广大大降低了门槛;

    再有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用一些低价爆款商品,补贴,尽可能的让小B先和他圈层内的用户发生绑定,交易,然后再为后续的二次复购创造条件;

    再比如很多产品都会提供红包,用户注册,下载等等就会有红包,所以产品会让小B们在推广的时候不直接说买货,报名,而是告诉大家都来领红包,也是人为的降低推广门槛;

    这些降低推广门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给予小B们充足的信心。
    因为卖货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经常受打击的事情,如果在最开始不能通过一些技巧让小B快速挣到钱,那小B的流失就会非常严重。
    毕竟分销本身就不是一件很稳定的工作,很多人纯粹是有兴趣了做一做,没兴趣了就不做。

    接下来说第二个核心:

    提高小B的推广质量。

    这个推广质量包括物料的文案,精美程度,更换频次。

    以及相应的培训,推广技巧培训等等。

    比如很多小B每天都要来领推广物料,像X集微店,会为小B们做好4张版,6张版,9宫格版的海报,以及配好相应文案。

    小B只需复制,粘贴,保存,转发即可,无需再向以前做微商那样还要自己配图写文案。

    而提高小B另一个推广质量的操作就是培训。

    所以如果你有幸成为一名小B,那想必每日在微信群中被各种洗脑,技巧安利必不可少。

    很多平台会定期邀请推广数据较好的小B为整个分销团队做分享,尽可能的让好的策略被更多的小B尽快复制。

    这里面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当属某借贷APP在早年间做的大规模分销裂变推广活动。
    当时只要任何人推广该借贷APP,每成功绑定一个用户,至少奖励20元,当时官方也是出了诸多推广攻略,让这些小B用户们学习成功的推广经验,更快的推广该APP。

    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个例子是,某超市小老板,为了更快的让进店的人都安装该借贷APP,特意买了很多鸡蛋,告诉顾客,只要装APP,就送8个鸡蛋。
    结果一天推广量就达到100多个,刨除掉鸡蛋成本,还是非常赚的。
    该套路后来被诸多小B复用,当时诸多小县城电影院,超市,都有这样的推广摊位,下载该借贷APP领牛奶,领毛绒玩具(成本几元钱),领.......也算分销模式的另类套路吧。

    好了,今天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相信一定能够为创业公司搭建分销体系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也期待创业公司能通过分销手段,今早攫取第一批种子用户,尽快打开自己的用户增长之门。

    之后,我也将为大家带来更多关于用户增长的实操内容。

    作者简介:

    刘玮冬(微信公众号:刘玮冬运营手记,个人微信:),知名运营专家,某创业公司用户增长负责人,36氪专栏作家。
    专注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研究和总结,在APP推广,活动运营,社区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BD合作,社会化营销方面有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农村开2元店要投资多少钱 网络资讯

    农村开2元店要投资多少钱

    两元店遍布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人气只增不减,其产品多样,价格便宜,吸引了众多忠实粉丝,当然,开一个两块钱的店不是摆地摊那么简单,想开店,怎么开两元店?   一、市场研究 能不能开一个两元店,开店之前一...
    通过手机能赚钱的软件推荐 网络资讯

    通过手机能赚钱的软件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手机,手机赚钱软件就是用户下载软件然后试用就可以盈利,手机每个月都会花很多钱,但是这里有几个可以从手机上赚钱的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通过实验套现,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所有通过手机赚钱...
    跟车装卸工400一天包吃住的装卸工责任 网络资讯

    跟车装卸工400一天包吃住的装卸工责任

    1、协助执行公司的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制度。 2、监督或合理使用货物储存和装卸设施设备并妥善管理。 3、协助调查运营部的异常货,如货损货差,原因分析,责任落实,改善措施落实。 4、组织正确、安...
    副业赚钱的路子有哪些 网络资讯

    副业赚钱的路子有哪些

    副业赚钱的方法有哪些?有哪些简单的副业赚钱方法?这个时代,大家都想多赚钱,总觉得自己的工资不够用,但是说到赚钱,有些人就会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有哪些简单的副业赚钱方法? 这个时代,大家都想多赚钱,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