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投资开店有没有真正的赚钱软件(开店能赚多少钱)

2022年3月16日08:45:27网络资讯19302字阅读64分20秒

5000元投资开店有没有真正的赚钱软件,开店能赚多少钱

内容导航:

  • 36氪独家丨做中国版Farfetch,「胖虎PONHU」完成4500万美元C轮融资,2021年GMV达30亿元
  • 借5000元起家,干成千亿市值公司!徐少春:人生从不等待观望者
  • “宇宙行”的App经营实战录:五亿客户规模、亿级月活是如何炼成的
  • 年底赚钱的方式:加盟金小指软件 零售加招商 拒绝套路
  • 一、36氪独家丨做中国版Farfetch,「胖虎PONHU」完成4500万美元C轮融资,2021年GMV达30亿元

    36氪获悉,可持续时尚流通平台「胖虎PONHU」已完成规模4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由稳实资本(Hedgestone Capital)领投,金慧丰投资跟投,老股东渶策资本(INCE Capital)继续跟投。奇迹资本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

    胖虎2015年成立于北京,是一家以二手奢侈品货品流通为核心的可持续时尚流通平台。胖虎业务同时覆盖线上线下ToB、ToC二奢交易全产业链,提供奢侈品回收寄卖、找货订货、鉴定估价、维护保养、销售等标准化全流程服务。此外,胖虎还在布局品牌代运营和品牌孵化新业务。

    这是时隔约半年后胖虎完成的新一轮融资。此前2021年6月份,36氪曾对胖虎C轮融资做过相关报道。截至目前,胖虎在整个C轮阶段已累计融资近1亿美元,此次时隔半年的加轮融资更是实现估值翻倍。融资进展同时,胖虎过去一年业务成长迅速,据36氪了解,胖虎2021年GMV达30亿元。

    胖虎门店图,受访者提供

    中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疫情的反复未改奢侈品行业的强劲复苏势头。根据贝恩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增长13%至15%。其中,2021年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部分品牌增速超过70%。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比重继续上升,从此前的约20%上升至21%左右。预计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2021年全年增长36%,达到近4710亿元人民币。贝恩预计,2025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二奢是奢侈品市场的重要分支,由于近些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球普及,二奢市场在快速成长。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二手商品交易,丰富和规范二手商品渠道,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据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预计中国二奢市场规模在3068亿元。相较于美、日、英、法等国家,中国奢侈品二手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奢侈品二手渗透率仅为5%,而前述发达国家相关渗透率则在22%-31%之间,有较大提升空间。

    胖虎成立之初,是从C2B2C 模式切入二奢市场,提供撮合交易相关服务。此后,胖虎业务逐渐转向To B端,同时,通过报价工具、异业合作、回收小站、第三方平台等方式从C端收货,以买断形式整合B端和C端市场货源。销售端对接二奢小店、微商等小B商家及第三方平台,进行货品信息整合再分发。发展过程中,胖虎逐渐构建起一套智能信息化货品交易系统。

    与传统寄售模式不同,胖虎所采用的买断模式能够更好把控货源。胖虎创始人马成告诉36氪,胖虎希望通过控货,建立二奢标准化的体系,解决过去信息不透明、不健康高毛利的行业固有问题。

    买断模式下的二奢交易运营难度并不小,胖虎建立了运营环节标准控制成本,从而以相对低的流转成本进行交易履约,也使得胖虎成为行业内唯一可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公司。之所以敢“买断”,马成告诉36氪,主要是基于“多年训练下来的算法自信”,商品价值通常不会出问题,“能够快速流转”。

    胖虎位于河北燕郊的仓库,图据受访者

    胖虎对于流行款式和价格判断,有自己的一套成熟智能系统。据悉,早在2017年搭建货品供应链时,胖虎便开始根据市场上的公开交易、拍卖等信息,进行算法训练,并进行款式选择,判断某个款式在二级市场的可能流通价格,并提供给采购端,做SKU、价格等采购指导,“胖虎采购的款式、数量、价格90%是由算法而不是买手来确定的,这是我们实现快速动销的基础”。

    此外,2017年3月上线的鉴定神器面向B端、C端用户,提供奢侈品鉴定服务。截至目前,胖虎资深鉴定师团队有约40人,并发展为免费图片鉴定、付费实物鉴定等标准化服务。2018年,胖虎向二奢从业者提供二奢领域行业专业SaaS“胖虎云商”,集合了国内五六千家行业商家。

    2020年疫情之后,胖虎开始转型ToC端,通过直播电商等内容形式运营C端。这一转型效果显著。据悉,2020年胖虎来自C端销售额超70%整体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月库存动态周转率达到70%,并基于自身原有的app、小程序进行体系化私域运营,目前已沉淀约100万私域交易用户。

    在C端探索基础上,胖虎还在进入线下零售市场。2021年11月,胖虎在北京三里屯开设全国首家线下旗舰店。不同于传统二奢门店不标价签的形式,胖虎门店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打通全渠道价格。

    胖虎北京三里屯店,图据受访者

    马成告诉36氪,之所以要开设门店,一部分也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同时通过品质把控和严格选品标准,降低消费者决策时间成本,更方便买到满意的商品。不同于线上直播约7000元客单价,门店平均客单价超过2.5万元。

    据悉,该家门店尽管开业时间不久,但月销售额最高已达近5000万元,当月实现单店盈利。接下来2022年,预计该家门店销售额将达6-8亿元。此外,胖虎还有两家城市级旗舰店正在筹备当中,此次融资金额的部分也将用于新店建设。

    在二奢之外,胖虎还在面向时尚行业输出供应链及数字化运营能力,并获得Bally、Joomi Lim、ToyCity、首创奥莱等品牌代运营权。此外,胖虎还与孔氏珐琅、衔尾蛇、杜桑、Colorpoint等品牌达成合作,助力孵化本土自有时尚品牌。其中,胖虎跟杜桑合作推出的独家款女士手表,三个月时间便卖出1.5万块,杜桑也借此获得多家一线基金的投资。

    胖虎助力孵化的品牌多为时尚消费品定位,价格在1000-4000元不等。在马成看来,这也是接下来3-5年中国时尚品牌平替海外品牌的最大机会所在。马成告诉36氪,在新一代年轻时尚消费者心中,海外品牌并没有绝对优势。中国的很多自有时尚品牌,无论审美、工艺、供应链等维度,已经达到赶超海外大牌的水准,未来会有更多本土品牌填补进来。

    年轻一代也将成为接下来奢侈品消费主力人群。根据贝恩估计,预计到2025年,超过25%的奢侈品消费将来自“Z世代”。20-40岁新一代奢侈品人群,是胖虎的主要客群,占比超过80%。马成告诉36氪,胖虎不只是一个“奢侈品搬运工”,未来3-5年,将成为中高端时尚消费品的渠道首选,“中国版Farfetch”。

    投资人观点

    稳实资本(Hedgestone Capital) 投资投资总监倪熠如先生表示:我们认为在二奢这个行业,中国是同时具有供应端、消费端规模优势和运营人力成本优势的,而胖虎是这个赛道上最具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规范运作的公司,而且率先完成了线上线下的全面布局,稳实希望能在资本上为胖虎提供助力,尽快帮助胖虎将中国优势展现给全球消费者和投资者。

    渶策资本(INCE Capital) 创始合伙人胡斌表示:“胖虎在过去的半年中,完成了上轮融资后的重要升级,开出了线下旗舰店,并且非常成功,成为三里屯的地标店。公司初步完成了供应链-线上直播-线下店的三级跳,其中任何一部分单独做起来都不容易,而这三位一体的协同,使它能建立整体更高的壁垒。”

    二、借5000元起家,干成千亿市值公司!徐少春:人生从不等待观望者

    什么叫大趋势?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容易形成,二是一旦形成,便难以被逆转。

    未来几年,有哪些称得上“绝对明显”的大趋势?碳中和、国产替代、数字化,等等。

    而对企业而言,数字化或许是当下最迫切、又攸关生死的一个选择。在这个领域,金蝶国际软件是绕不过的一家企业,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

    曾有人调侃,金蝶创始人徐少春是个“最善变”的男人,从做DOS财务软件起家,到做企业ERP软件,接着又砸碎ERP迈向“云”,经历3次剧烈而又痛苦的“蝶变”。

    但就像曹德旺所说:“贤者预变而变,智者遇变则变,愚者看见变但仍不跟随着变。”

    这样变着变着,徐少春就把创业初期从老丈人那里借来的5000元,变成一家千亿市值企业、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们根据徐少春在“2021全球创见者大会”上的演讲和他接受采访的内容整理成文,相信这名“软件行业老兵”的思考会给你启发:

    口 述:徐少春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

    编 辑:余心丰

    来 源:正和岛

    01、4个巨变

    问:人们常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奔波的企业家,你怎么看目前的形势?

    徐少春:有些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够乐观,不少企业也感觉经营压力很大,似乎整体经济遭受到很大挑战。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常常讲3句话:

    第一句话,经济不是在下行,而是在酝酿新的增长。这些年来,中国在新经济领域的增长很快,传统经济转型、调整是应该的。

    第二句话,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发生了变化。很多同事曾跟我说,在推广“云产品”时,大家都不知道“云”是什么,所以他们推断“云产品”没有市场。

    我说不是没有市场,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去告诉客户,“云”的价值是什么,它怎么帮助公司降低成本、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第三句话,伟大的公司总是孕育在大变局中。没有变局,就没有超越。人与人的差距是在变局中拉大的,企业与企业的差距也是在变局中发生的。在变局之中,中国经济正在酝酿新的成长,数字经济将成为主力军。中国企业应该顺势而为。

    每当遇到变化的时候,我都感到很兴奋。因为我心里很高兴,有机会再为这个世界奉献一次。虽然我的头发白了、年龄也大了,但是我的激情不减,相反还更有智慧和力量。

    所以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甚至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遇到变局,大家不要感到不适,要兴奋,要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宝藏激发出来。

    问: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的经济都是数字经济,所有的企业也会成为数字化企业”。数字经济在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作为这个行业的前沿从业者,你是怎么看这个行业、产业里的变化的?

    徐少春:我常常会讲“4个巨变”。第一个是技术巨变。我从事这个行业差不多30年了,看到计算机软件、高科技行业里的技术日新月异,但我还从来没有看过,像最近这3-5年来许多新技术在这个时点上集中爆发,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等。

    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当新技术集中爆发后,就会使得我们解决某个重大问题的时间得以缩短,因此就能迅速产生一个爆发式的效应。

    第二,技术巨变导致消费巨变。我们国家的90后、00后大概有3.4亿人,占总人口的25%。他们的很多个性化消费行为,你想象不到。比如喝杯茶,里头要加点牛奶,再弄出点泡沫,感觉很特殊,年轻人就喜欢这些东西。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就推动了消费行业的大变局。

    第三个巨变是产业巨变。消费巨变又拉动了产业巨变。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你在驾驶一辆新能源汽车时,座位上的几百个传感器就把你的驾驶行为、驾驶偏好给抓下来了,传到后台由算法工程师进行调整,让你不断享受到不一样的出行体验。因此很多人就喜欢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也就崛起了,产业结构也就改变了。

    最后一个就是管理巨变。互联网浪潮就像大海的波涛汹涌一样,涌到我们每家企业的内部,涌到我们管理者、领导者的脚下,这时我们就得改变过往的很多管理行为、甚至是管理结构了。

    我常常讲,管理进入了一个什么时代呢?3.0的时代,或者说互联网进入了以管理为主题的3.0时代。

    1.0时代的关键词是链接,2000年初,你可以看到许多企业把它的产品、服务目录上网,让大家可以访问;2.0时代就是交易,大概2008年左右,像阿里巴巴搭建了一个电商平台,让商家、买家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易,淘宝、电商崛起。

    3.0时代的关键词就是管理。过去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发展部分得益于许多有利的外部条件,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发展得很好。但是未来20年、30年、40年要靠什么呢?靠管理。

    只有极大地调度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释放他们的激情,我们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只有管理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和一个群体的积极性,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管理系统也相应地要发生变化:过去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现在我们讲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即企业业务能力)。我在11月27日“2021全球创见者大会”上的演讲主题就叫《用EBC,向管理要效益》,就是企业的数字战斗力。

    问:这也相当于,过去那种单纯吃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凭“真本事”的时候到了。你提到“向管理要效益”,但这对一些企业而言意味着转型,而数字化转型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似乎“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完成转型的企业并不多。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徐少春:每个企业家其实都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是你愿不愿意、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了,而是你没得选择,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一个企业的转型,我常常用金字塔模型来描述。最底层是运营转型,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流程的改变;然后是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再上面是商业模式,或者说战略转型;顶层是文化的转型

    最难的正是管理和文化的转型。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能转型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企业领导者不能“放下过去”,心中装满过时的经验而不自知,甚至津津乐道,结果给企业带来战略盲点,既看不到战略转型的方向,又找不到转型的突破口。

    我常常提到一个公式:Capability(企业业务能力)=Mindset(思维模式)×Technology(数字化技术)×Practice(企业实践)。在这其中,每个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因子,尤其是思维模式。

    真正“卡脖子”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卡我们脖子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问:但要想让一个人在还能靠过去成功的经验、思维模式“糊口”时,就去颠覆它,听起来还是挺反人性的。

    徐少春:王石有一句话,我非常赞成。他说,“你现在没有变强,是因为你很舒服”。人的本性就是想要舒适,想吃好的、穿好的,最好一觉睡到自然醒。

    但我们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总有一些人要去“革命”,去为别人的幸福让自己痛苦。最大的痛点就在于与传统习惯作斗争,一个人的传统习惯是多么顽固,顽固到以至于你要改变它,必须站在他面前,大喊一声还不行,要天天去影响他、不停地冲击他。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不舒服,不仅需要归零,更需要去重构、颠覆一些传统观念。归根结底就在企业文化、企业家和员工的心智模式,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改变,是因为我们看到它要颠覆原来的很多事情,所以感到恐惧、害怕。一旦心智上没有改变过来,数字化转型就会比较难。

    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一种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天生以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就是这样,天生以为公司领导说的就是对的,天生以为产品就该是这样一种模式。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员工一块研究某款产品的报价,有些人认为报价就该这样。我说:错!应该听客户的声音。

    回想刚创业时,我是自己骑摩托车上门给客户提供服务。他们直接打电话给我:老徐,这个产品有问题了。你就得赶快过去。客户说,一个朋友要买软件,老徐你赶快过来。我以前天天听到的就是客户的声音。

    20多年下来,像我自己还有更多的人,跟客户离得远了,我们更多听到的客户反馈来自内部人的汇报。

    我想,如果我们每位员工不是以他坐的位置为中心,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而是真正做到从社会、行业以及董事长的视角来看整个公司,我相信就能做到人人是CEO,就能打破束缚。

    所以金蝶过去几年,我就是砸呀,每年要砸一样东西。

    02、“砸出一个新世界”

    问:听起来跟海尔一样,一个“砸”字声名远扬。你一直也以“创新者”的面目示人,为什么非得这么折腾、不停地“砸”?

    徐少春:为了转型,我采取了很多比较剧烈的变革行动,经常拿一个“雷神锤”砸了很多东西。

    第一次“砸”,2014年5月4日,我特别选在青年节。我觉得青年就代表一种热忱,勇于改变和颠覆。

    当时,我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砸了,凭手机移动办公。我还在朋友圈里发了条微信:5月4号后,我就凭手机工作了。我是凌晨1点33分发的,马化腾在1点35分回应说,他基本上两三年前就这样了。

    后来,我就对员工说,同志们必须要加油啊,移动化办公不是什么新鲜事啊,人家马化腾两三年前已经开始了。

    第二次“砸”,2014年8月,我和客户一起抡起大锤砸掉服务器,金蝶就由企业管理软件向云服务转型。

    第三次“砸”,2017年,我们把ERP也砸了,这是砸得最狠的一次。砸掉ERP不仅仅是砸掉一个产品,而是意味着砸掉自己从事的事业。当时销售人员问我,砸掉后我们卖什么?我说:没有退路,就不能再卖ERP这样落后的软件了,我们要卖“云”,要去研发新的“云朵”。

    后来,金蝶云就有一款款产品出来——金蝶云·星空、金蝶云·苍穹、金蝶云·星辰,等等。我们的云是一朵朵砸出来的。

    过去几年间,金蝶云的云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24.7%上升到66.1%,可以说取得阶段性成功。

    我想这是一个化压力为动力的过程。“砸”其实是我们对市场做出的反应:向客户是一种承诺;向同行是一种宣誓和引领;向内部员工是告诉大家,我们没有退路了、已经通通“砸”掉了。

    大破才能大立。你有多大的勇气,就能获得多大的回报。我想,人就是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勇气。

    问:但好像早在2011年,金蝶就已经开始进行“云转型”了。当时你是怎么做出这个判断的?

    徐少春:你问得很好。因为在2011年时,金蝶的员工人数已经上万了,但我们还是一种license、使用许可式的产品和思路,叫“安装在客户本地的”。

    那时候也差不多创业20年了,我预感到很多新技术将要来临,比如当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开始出现,等等。我感受到了,它们会对我们的行业产生影响。

    我当时到一线访问客户时,他们会跟我说:你看,我最近看到一个软件,它做得很好,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软件改变一下。诸如此类的。

    这就让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冲动:我预感到云计算的浪潮即将来临,而我们的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如果还是按原来的模式发展,将来会很困难。

    2012年,我就说,我们要改变,一定要往移动互联网、往云的方向转型,尽管当时很少人知道什么是“云”。

    我就鼓励我的员工,1/3的员工去创业,我把某一款软件开放给他们,让他们去销售、经销、代理;另一部分员工就到客户那里去;留下的就探索新产品、新技术。将近1.2万名员工的一家公司,在不到1年时间里变成8000人。

    这是多大的一个改变啊。所以2012年有一天,我回到家,夜深人静,我一个人在那思考,这么多的抱怨,这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什么力量能支持我继续往前进。

    突然间,我的内心深处升起3个坚持:坚持信念、坚持信任、坚持行动。

    问:怎么说?

    徐少春:首先是“坚持信念”。我当时的信念是,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创业20多年了,看到客户的需求是如此急迫,以及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到我们的行业中。我就坚信软件行业一定是潜力无穷的。我常常在公司里讲,金蝶所做的是一个永恒的行业,只要地球上还有企业存在,就会有我们发光发热的地方。

    其次是“坚持信任”。在一家企业里,同事与同事之间是不是能达到上下同欲,是不是真的能产生一种很紧密的信任关系,只要有,就会有力量。历经艰难后,金蝶有一支高度凝聚、高度信任的团队,我不再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是更信任一起奋斗的兄弟姐妹。

    接着就是“坚持行动”。不要彷徨了、不要痛苦了,立马行动。这3个坚持让我内心一下子充满力量,第二天我就跟同事们分享了,后来我也没要求他们讲“3个坚持”,但结果是“3个坚持”不约而同地成了大家的共识。

    03、500强的新选择

    问:转型成功后,金蝶最近一直在倡导“数字战斗力”,但听起来稍微有点抽象?该怎么来理解?

    徐少春:我先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在2020年全球遭受疫情重创下,中国成为抗疫最成功的国家?因为快速控制疫情的背后,我们通过一个健康码实现所有数据的互通。

    为什么TikTok能够成为全球爆火的现象级APP?3年前,TikTok进入美国,现在美国用户达到1亿多,全球总下载量超过20亿次。因为它采用精准推荐算法,让人长时间沉浸其中。

    为什么特斯拉能够成为全球车企的新霸主?因为它所记录的大数据在推动着驾驶体验的改善,不止卖车,还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这是一个数据科技制胜的时代:谁善用数据科技力,谁就将抢占商业竞争的制高点。

    所以这也是一个重构数字战斗力的时代。调查咨询机构埃森哲的一份分析报告提出,企业的每一次转型,都会推动商业进化、增加商业价值,但如果采用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就会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禁锢价值缺口”,这个缺口代表着每家企业隐藏的、不断强化的颠覆力量。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企业的数字战斗力,就是每家企业都蕴藏着一种未被发现的、隐藏的能量或者力量。

    所以我们认为,数字战斗力就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的每个价值链和场景中,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转换数据,把企业隐藏的或被低估的潜能激发出来,这将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力量和竞争优势。

    问:对企业来说,具体该怎么把这种“数字战斗力”给它激发出来?

    徐少春:在技术巨变、消费巨变、产业巨变、管理巨变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过去强调按计划来做管理,现在更看重企业业务能力。

    所以对应到企业管理软件、对应到激发数字战斗力的具体解决方案,就是从ERP(企业资源计划)升级到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即企业业务能力)。

    我先讲一下它的来龙去脉。2019年,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正式提出“EBC”,我们和它一拍即合,连续两年联合发布《EBC白皮书》。早在2017年,金蝶就在公开场合宣布要“砸掉”并进行重新定义ERP,在2019 Gartner提出EBC之前,金蝶就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词,用于重新定义ERP,2019年,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正式提出了EBC(企业业务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重新定义了企业数字化的方向和范围。双方一拍即合,连续两年联合发布了两份EBC白皮书。

    在EBC的发展过程中,Gartner又提出构成可组装EBC的更小颗粒PBC(Packaged Business Capability,可打包的业务能力),与金蝶已经倡导多年的企业级云原生和KDDM(动态领域模型)技术再次不谋而合。

    这该怎么理解呢?一个企业的业务场景可以由一个或若干个PBC组成,一个个的业务场景可以变成类似于乐高的一个个“积木”,比如财务,可以由预算、资金、成本等组件组成;再比如人力资源,可以由招聘、选拔、晋升等组件组成。

    所以,“EBC”就是视外界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具体需要,将一个个不同的PBC“积木”进行不同的组装,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组合的数字战斗力,让一家企业变得更有韧性、更加柔性。

    这样一来,无论外界环境有多不确定,企业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据Gartner预测,到2023年,采用“业务可组装”方法的企业将比竞争对手的业务创新速度快80%。“可组装(Composable)”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企业特性。

    问:金蝶还把“EBC”分成五大平台?为什么?

    徐少春:是的,EBC包含五大部分:客户体验平台、物联网平台、信息平台、生态平台、大数据平台。

    每家企业都将成为一个大数据企业:

    1. 客户体验平台,将全链路、全场景链接服务于客户。比如VIVO有1.1万家渠道和门店,通过金蝶提供的一个全渠道营销平台,使它的店铺效率提升了70%,库存周转率提升近两倍;

    2. 生态系统平台,展现的是一种链接和赋能伙伴的战斗力。温氏链接了200多家合作伙伴以及5万养殖户,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平台;

    3. 物联网平台,反映的是链接和管理万物的战斗力。我们帮助中车株机构建了一个物联网平台,链接上万种物料,把200多个工位链接在一起,通过我们的支持,中车株机的服务工单处理效率、准时完工率提高至96%,因器械造成的产品质量下降也可以降低30%,企业得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完成交付;

    4. 信息系统平台,展现的是链接和赋能员工的战斗力。在去年抗疫期间,九州通用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把所有捐赠的物资整理得井井有条。它采用我们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平台,链接了3万名九州通员工;

    5. 数据分析平台,展现的是数据驱动业务的战斗力。幸福西饼把上千家的蛋糕店开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社区里面,形成了一个数据分析平台,每天4万笔订单可以做到2小时送达。

    问:华为也已经和你们合作了。

    徐少春:是的,华为全球人力资源项目一期已正式上线,金蝶与华为将持续推进,共建面向未来的数字战斗力,结合华为HR实践,金蝶将在明年隆重推出金蝶云·星瀚HR。此外,去年新冠刚暴发时,我们突然接到一个任务,华海通信(原“华为海洋”)由于受到美国打压,用了10多年的像Oracle这样的国外系统,不能再继续使用了,需要用本土系统。

    市场给了我们这个机会,通过投标,我们最终中标了。我们用了68天时间,把华海花费10多年建成的184个国外系统给全面替代了,覆盖华海的LTC、PTP、ITR、IPF四大核心业务流程以及全业务场景,让它的管理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能更快速地响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我们还有幸中标了华为的全球人力资源项目。

    如果说在10年前或更早的时候,我们很多中国企业还没这个能力跟国外抗衡。但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了。

    就拿中国软件行业来说,我们应该算走过了一条跟随、学习到超越、再到引领的一个历程。在某些领域,我们正在或已经超越国外了,开始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

    问:还有哪些大型企业、500强用了你们的软件?

    徐少春:除了华为、中车株机外,金蝶还服务了400多家大型企业,在大型企业市场完全具备了国产化替代的能力;另外,3万多家中型企业也正在借助EBC重构数字战斗力。

    金蝶现在还与中软国际、招商局、美团、统信、航天信息、三六零、容联、信宸资本等央国企、科技公司,以及多家知名IT信息化企业、软件厂商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从去年到现在,据我们初步统计,已经完成44家大型企业的国产化替代,把国外的ERP系统替换成金蝶的EBC系统,金蝶云正在成为EBC中国企业市场落地的最佳实践;我们发现中国的大企业,对金蝶这样的本土厂商越来越有信心。

    而且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中国大企业的五大数字化平台成熟度均未达到50%的水平,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还非常大。

    所以中国500强的新选择是什么呢?那就是“用数字战斗力,向管理要效益”。如果哪家企业能够极大地把自己的数据、把自己的数字化变成一种战斗力,我相信它的高质量发展将得到保障。

    我们看上面蛇口工业区当年的这张图片。40多年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影响了每家企业。每个中国企业都应该重视时间、重视效率。

    但我想,现在和未来,我要倡导这样一句话——“数据就是金钱,体验就是生命”。每家企业都是一个大数据企业,每家企业必须构建一个EBC平台,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大数据。

    另外一句话“体验就是生命”,在金蝶这几年的转型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客户的每一次体验就是企业的每一次生命。我从2018年开启个人公众号“徐少春个人号”,每天可以收到上千封客户来信,包括一些抱怨和意见。客户的每次声音都是对我们的鞭策。

    我们在端到端的流程里,如果把每一个基础点的体验做好,让数字化、让EBC、让每一次体验都变成是一次次有效的链接或者价值的链接,再或者愉悦的体验,那么,每一家企业就会显著增强战斗力。

    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彼得·德鲁克所说的:

    “大变局时代,企业最大的危险不是变化本身,而是采用昨天的逻辑去应对变化。”

    04、让中国软件在全球崛起

    问:创业20多年,您觉得中国管理模式的核心、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徐少春:我记得成思危老先生讲过一句话,“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难以搞好中国企业”。我创业20多年,以前一直在学微软、学IBM,最后发现你学的只是人家的一个“术”。

    我想分享一个“心-道-德-事”四部曲。我们要想通过管理重构企业数字战斗力,除了技术、除了对标外,最根本的其实是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型。

    所谓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事”。但如果只在“事”上用功,收效甚微。

    如果我们表现出更大的智慧、胸怀和能量,在“德”上用功,就收效颇丰。而这需要企业家有新的格局。

    比“德”更有效的,是在“道”上用功。什么是道呢?“道可道,非常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很简单,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良知。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家和团队共同求道的过程,就是内心寻找光明的过程;企业的转型就像登山,越往上走越艰难,但越往上越要提升境界。

    而最终的捷径,就是跳跃道、德、事,直接在我们的“心”上用功。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看似他是在做事,其实是在用心。

    心是万事万物的源泉,只要我们内心有这个起心动念,就会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每时每刻、每一个动念,都是围绕客户、围绕他人,不断地明心和净心,就能找到最好的数字化的美好愿景。

    “净心”就是净化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反省,反省为什么在过去的转型中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为什么采用了某个技术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等等。

    “明心”就是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我们心中有无尽的宝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行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信种下因一定能收获果。

    所以数字战斗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自我们内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转型就是转心,转心就是成长。

    如果一个企业的数字化领导者能够实时地、每时每刻地,激发我们内心的力量,就能感染团队、感染全体员工,就能形成使命、哲学、战略和技术。

    问: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日新月异的浪潮面前,企业家都是很焦虑的,生怕“被拍死在沙滩上”。你创业20多年了,应该什么风浪都见过,如今还会有焦虑的时候吗?

    徐少春:我非常同意张瑞敏的这句话。任何企业不一定是长胜将军,只要你抓住时代的潮流、趋势,就能够成功。

    企业家就是焦虑的。但对待焦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过去我对待焦虑的态度,就是更焦虑,停留在自己思维的局限里头,所以你看我头发都白了。

    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和变革后,现在我有一颗平常心来应对焦虑,就像我办公室中星云大师的题字:“心闲”“无我”。

    问:您当初创立金蝶的“起心动念”是什么?在您眼中,现在的金蝶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徐少春:30年前我是一名“码农”,用找老丈人借来的5000元,组装了一台286电脑,开始编写人生的第一个软件——金蝶。

    当时我给公司取名“爱普”,反过来就是“普爱”,就是“让爱普洒人间”。当时我只是希望开发出一个财务软件,把财务人员从记账、做账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这是我的初心。

    后来创立金蝶不久,我提出“五子登科”(金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的概念,希望员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员工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

    但我其实还有一个抱负,就是让中国管理软件在全球崛起、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所以在我眼中,金蝶不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更是一家具有人文精神的公司、一家有伟大抱负的公司。

    问:回过头来看这几十年的创业,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徐少春:我常说,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风雨无阻的时代、一个风雨同舟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改革开放40年,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和软弱者”,我们唯有无所待而兴起,与祖国同频共振,去干一番伟大的事业,才能不负这个千年一遇的伟大时代。

    问:一步步走过,你对商业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吗?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徐少春:尽管这几十年间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我认为商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到底什么是商业的本质?我想,从商业开始的第一天起,商业的本质就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商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最大的价值,给这个世界提供更多的美好。

    我们是一群创见者,是一群具有创造性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人;我们喜欢解决问题,也乐于回馈他人;我们拥抱变化,无惧挑战;我们享受分享的快乐,在成就他人中获得成长。

    因为相信,所以创见,我们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世界,正在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切的快乐,都是创造的快乐。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三、“宇宙行”的App经营实战录:五亿客户规模、亿级月活是如何炼成的

    2018年,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时任中行董事长)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语出惊人:“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时隔三年,不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行,其金融科技的投入规模庞大、增幅迅猛。

    财报数据显示,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上,国有六大行2020年向金融科技总计投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33.5%;7家头部股份行(招行、中信、浦发、光大、兴业、平安、华夏银行)2020年向金融科技投入421.6亿元,同比增长 31.06%。

    其中,“宇宙行”工行的数据尤为突出——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238.19亿元,金融科技人员3.54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1%。

    投入巨大,成效如何?

    观察银行业金融科技成果的窗口,主要在手机银行。App是一家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当下商业银行触达和经营客户的主要阵地。

    工行App仍然是典型案例,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月活突破1亿户,工行也成为首家移动端单一App MAU破亿的银行——易观今年1月刚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2月,其月活突破了1.1亿。

    2021年末,这一国内“最大手机银行”推出7.0版本,释放出重要信号——此前工行发布的“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在逐步落实,不仅强调规模,也强调价值创造和服务生态优化。

    在这一背景之下,钛媒体App专访了工行网络金融部(该部门主管手机银行App建设)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透露,在工行手机银行的下一代版本更新中,电商平台“融e购”、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将与手机银行完成三合一,手机银行App之于工行将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全行的“专业级线上金融服务平台”以及“零售经营的主阵地”。

    2021年12月的手机银行月活情况,来源:易观千帆

    银行业的“超级平台”

    工行App的MAU破亿,发生在银行系App普遍面临流量压力的时刻。

    作为同业内的标杆样本,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均显露出App“流量见顶”的迹象。

    截至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两款App的月活跃用户达1.05亿户,环比2020年末下滑了1.87个百分点,活跃用户数峰值呈现下降态势;平安银行在上半年的手机银行MAU为4038万,几乎与2020年末持平(增长0.1%),然而伴随零售用户总量的增长,手机银行月活用户数占据零售客户总量的比例却在下滑。

    招行相关负责人对钛媒体App坦言:“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MAU增量放缓是行业大趋势之一。”不过,招行方面也表态,我们对此“并不太忧虑”,招行App将更多资源聚焦于财富管理等核心场景。

    这一背景下,工行App月活率先破亿显得颇为“异类”。来自于易观2021年12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其多项指标均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用户规模方面:注册客户数4.7亿户,位居首位;用户活跃度方面:月活(MAU)破亿达到.47万户,日活(DAU)突破1000万,峰值达到1700万;用户粘性方面:单次使用时长在6分钟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了近50%。

    工行相关负责人向钛媒体补充了一些数据维度,“每天近2000万用户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明细查询;每月超过1亿用户使用手机银行办理金融业务。”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其并不太担忧银行App的流量瓶颈难题,“近年来,工行App用户规模年均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

    这一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工行庞大的客户基础——个人客户总量达6.9亿户,服务全国近半人口;其中,私人银行客户19.8万户,总量同样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招行作为股份行代表,总共1.65亿的零售客户,就撑起了两大App各5000万上下的月活,可以说已经做到极致,代表了银行业App建设与运营的顶尖水平。但是相对较小的体量和客户基础,让其App无可避免地率先遇到流量瓶颈。

    当然,对于银行App而言,庞大的客户基础并不直接带来月活数据的跃升,拥有数亿个人客户,而月活仅数百万的银行App并不鲜见。

    十年坎坷:落后、反超、加速推进

    事实上,工行App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工行相关负责人做出了简要总结,“2016年落后、2017年追赶反超、2019年加速推进。”

    工行App的故事发端自10年前。

    2011年,工行推出“工行移动银行”——当时是国内首家全面整合并整体推出移动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涵括了工商银行的短信手机银行、WAP手机银行、iPhone手机银行、Android手机银行、iPad个人网银等一系列移动金融产品。其主打功能是,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手机购物等等。

    2015年,随着4G网络全面普及,互联网金融爆发,银行APP数量井喷。

    当年3月,工行发布互联网金融平台“e-ICBC”,包括电商平台“融e购”、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三大平台,以及支付、投资理财、融资等三大产品线。当时,工行的手机银行客户量是1.65亿,网上银行客户量是2亿。

    这是工行互联网金融的 2.0版本,集齐了工行版的京东、微信以及手机银行。

    其中,类似微信的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初衷是便于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联络,客户之间也可以如微信一样直接沟通,或者建立群组,同时还能办理转账汇款、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推广初期的卖点是,下载这一产品,可以免去短信余额变动提醒资费。

    不过,这一金融机构的社交尝试并不顺利。将原本手机银行可以实现的部分功能分拆到另一款App,再着力模仿社交软件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用户不便。

    2016年,工行内部将手机银行的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根据上述负责人的回忆,“当年,工行提出要将手机银行作为全行竞争制胜的“重器”,成为金融业务的承载体。”行内求新求变的氛围之下,工行启动了银行业内最早的一波社会化营销尝试,通过h5小游戏的方式在微信内尝试社交裂变。

    此时,银行卡的地位也首次让位于手机银行——即使不是工行卡客户也可以登录工行App,而工行卡客户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到工商银行办业务。

    2017年8月,时任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态,工行在推进e-ICBC从2.0到3.0(智慧银行)的转变,“进一步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建设智能化的营销、产品服务、风控体系。”

    同一时期,工行开始全面整合重构企业级业务架构,在原电子银行部基础上组建了网络金融部,负责智慧银行战略的落地实施。同步还完成了七大创新实验室的组建,布局金融科技各前沿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

    这一时期,工行在移动端终于实现了落后到反超。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末,工行App实现了业内用户规模第一、活跃第一和粘性第一”

    2019年,工行再次在战略上做出调整,从“智慧”转变为“生态”,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提出“生态银行”,即:

    E,Enterprise-level,代表了“企业级”,立足全集团视角对流程、数据、产品、平台进行重构;

    C,Customer-centred,代表“以客户为中心”;

    O,Open,代表“开放融合”。工行API平台对外开放九大类1000多项服务,合作方达2000多家;

    S,Smart,代表“智慧智能”。布局“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

    工行App7.0正是生态战略下的第一颗成果。

    这次改版中,工商银行关注的客群范围更广,针对外籍、老年、小微、县域市场和三农等不同类型客户推出专属App版本,并强调打造“智慧引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定向推送合适的信息、资讯、权益等内容。

    而在财富管理业务拓展方面,工行也升级了财富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贯穿“投前、投中、投后”的财富管理陪伴服务体系,提供“基于精准客户画像的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

    还有一些细节处的服务提升。

    比如,该版本支持跨度长达10年的历史明细查询与分析,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动背后需要高额资金投入——这背后的原因是,工行的账户体系极其庞大,近7亿客户规模的数量级,历史遗留的存折、存单,Ⅰ、Ⅱ、Ⅲ类等各种账户类型非常复杂。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需要成百上千台服务器的支持和巨大的资金投入。”

    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办理业务

    大象如何转身

    在采访中,工行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及招行。他坦言,招行长期以来的战略已经形成一种竞争优势。

    这一长期战略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 年代,当时国内多数银行尚未联网,招行通过推出“一卡通”业务,把全行的资源都集中在一张银行卡上,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以此奠定了招行最初的零售基因。

    “在当时的年代,客户开卡或是办理财业务,往往要填十几张单子、签十几次名,招行提前做了内部整合,只要签一次名就都办好了。长此以往,形成了客户的品牌认知。”

    不可否认,仅就用户体验而言,与国有大行相比,规模较小的银行有着一定先天优势。

    比如,推行“一卡通”业务时的招行,仅是一个拥有数家分行的区域性银行,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而大行体系庞大、“部门墙”林立,各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则,都需要客户签字;

    再比如,大行受着最严格的监管制约,以理财界面为例,工行App甚至无法“照抄”互联网平台的界面设计,由于信息披露规则限制,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字体大小无法为了追求好看而随意改动;

    又比如,在大行目前的科技体制之下,银行App很难实现如互联网产品般的迭代。后者的逻辑是,快速交互、快速迭代,而大行内部上新版App,流程冗长,难以捕捉用户的即时反馈。据了解,2015年,融e联、融e购之所以建立与手机银行区隔的独立App,正是为了尝试组建专门的科技队伍,在创新业务上增加灵活性。

    如何解决以上种种掣肘之处?

    上述负责人介绍,工行内部近年来落地了多个专项工程,比如“精细化工程”、“极致体验工程”,梳理整合不友好、不闭环的业务,每年可以实现几千个优化。

    在科技机制上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从原先的一个月投产,提升至目前的14天,加快迭代速度。在内部还要求全行员工参与用户反馈,提升体验。

    在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了一些针对性调整,成立了一支“敏捷开发队伍”,由这一团队专门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开发资源,基本可以实现每半个月迭代一次。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相比,国有大行App有着许多先天优势。

    比如,对于用户而言,大行的金融可得性远超其他银行;相对之下,招行在网点布局难以快速增长且远程开户仍未放开的情况下,其所面临的流量瓶颈暂时是无解的。

    又比如,得益于巨量的资金投入,国有大行的金融科技硬实力具备一定优势。

    日前,央行官网公示“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工行智慧银行开放生态建设工程(ECOS)项目获得了唯一的最高奖项“特等奖”,人民银行组委会对该给予的总体评价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而银保监会银行科技监管评级中,工商银行连续八年保持第一。

    回归第一性原理

    一切的创新都要回归于商业本质,即服务顾客的需求,一是充足的顾客,二是真正的需求,三是服务顾客的需求能够产生正向收益。

    工行相关负责人认为,手机银行的运营同样需要回归“第一性原理”,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手机银行的初心是为用户提供“便捷、专业、安全”的移动金融服务。

    而手机银行之所以与互联网产品提供的服务有距离,陷于“满足监管就满足不了用户,满足用户就满足不了监管”的两难境地,核心原因是技术不成熟,而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是数据的不完备、对于数据的挖掘不充分。

    在这个意义上,上述负责人提出,未来银行应该“基于客户,面向数据”:

    全新思维下的智慧零售,应该是基于客户、面向数据所采取的,集“孕、塑、放、控”于一体,拓展数据应用能力,激发数据活力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方法。数据作为银行和市场之间的“中间层”,向前连接市场,感知客户需求;向后对接银行中台,反馈运营策略,就如同人体的血管和脉络。

    “各个银行的网络金融部,工作重点不仅仅是运营用户,而是深耕数据经营。”在他看来,未来,商业银行对于数据的协同、开放、连接、搜索、治理等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围绕着数据,各家银行才能生发出各自不同的经营战略,否则只是“隔靴搔痒”。

    国信证券此前在报告中提到,银行从卡片经营迈向App经营,银行App成为了零售银行的主战场,在银行获客、活客、价值转化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App经营未改变零售银行金融本质,但重构了新的生态逻辑——从“以产品为中心”迭代至“以客户为中心”,也推动银行经营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

    App经营与银行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而在银行App MAU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提升增量、盘活存量是所有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银行App的显性冰山之下,如何解决这些共同问题,是对于一家银行战略、执行、组织、运营等能力综合考验。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

    四、年底赚钱的方式:加盟金小指软件 零售加招商 拒绝套路

    有部分人前期创业,想空手套白狼,上来就想白漂,不免费帮他赚到钱就是割韭菜,你看卡车司机一趟赚几千一年赚十几万,首先你要有个卡车吧?你看人家房东收租很享受,首先你要有房子吧?你看人家做品牌加盟店生意火爆,首先你要加盟把店开起来吧?

    现在做什么都需要投入的,合理看待项目投入,了解咨询不收费,了解清楚了,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多简单的事!还有一些第一次做生意的提出可笑的要求,他投入可以你要保证他一年赚50w,怎么保证?钱都是靠自己赚出来的,买理财产品人家还不给你保证具体收益呢?

    赚钱依旧是需要踏踏实实做项目。找准项目,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做好前期的客户积累的工作,自然而然项目就做了!先把终端做好,后面再做招商

    互联网赚钱可以让你意想不到。

    因为互联网卖服务,卖产品,卖需求。

    卖任何你所知道的甚至于不知道的一切。

    用户那么多,也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需求。

    而有些需求是你不为人知的,但是别人却十分需要的。

    所以,选择一款靠谱的互联网产品,做零售和招商的模式,年底可以稳赚一把!

    零售:组建销售团队或者自己干,开发实体商家,只要想通过短视频赚钱的商家或者玩自媒体的人群都是我们的客户群体,一个零售客户装一个软件使用帮助他打造帐号,做前期的流量积累,后面可以帮助他做精准引流,一年收费1560元,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可以使用,(某音,快手,小红数,西瓜视频。。。。。。)大部分对比一圈都是可以接受的。你成为我们的代理商,就有一折拿货的权限,你的软件成本也就是156元一个,一个业务员我们不说卖很多个,一个月卖10个,不难吧,抛去各项成本, 你的利润也有五千多。前期你不可能只招一个业务员吧,一个业务员5000,十个就是5万,这是最保守的!

    招商:任何时候都有想赚钱的人,很多行业招商利润高达90%以上,目前市面上营销软件代理项目的门槛在3-10万元之间,按3万元起定价,每个利润元,你在全国招10个元就到手了,中国这么大,各自凭本事开发业务赚钱就行了

    招商赚的就是想赚钱的人的钱,很多人想赚钱没有机会和平台,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想赚钱加盟复制是最快的方法,赚钱不走弯路,点击下方卡片,总部直通车!

    我负责服务,你负责收钱!

    互联网广告永不淘汰的行业!

    一周时间全面对接互联网广告项目,支持实地考察,快速抢占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农村开2元店要投资多少钱 网络资讯

    农村开2元店要投资多少钱

    两元店遍布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人气只增不减,其产品多样,价格便宜,吸引了众多忠实粉丝,当然,开一个两块钱的店不是摆地摊那么简单,想开店,怎么开两元店?   一、市场研究 能不能开一个两元店,开店之前一...
    通过手机能赚钱的软件推荐 网络资讯

    通过手机能赚钱的软件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手机,手机赚钱软件就是用户下载软件然后试用就可以盈利,手机每个月都会花很多钱,但是这里有几个可以从手机上赚钱的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通过实验套现,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所有通过手机赚钱...
    跟车装卸工400一天包吃住的装卸工责任 网络资讯

    跟车装卸工400一天包吃住的装卸工责任

    1、协助执行公司的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制度。 2、监督或合理使用货物储存和装卸设施设备并妥善管理。 3、协助调查运营部的异常货,如货损货差,原因分析,责任落实,改善措施落实。 4、组织正确、安...
    副业赚钱的路子有哪些 网络资讯

    副业赚钱的路子有哪些

    副业赚钱的方法有哪些?有哪些简单的副业赚钱方法?这个时代,大家都想多赚钱,总觉得自己的工资不够用,但是说到赚钱,有些人就会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有哪些简单的副业赚钱方法? 这个时代,大家都想多赚钱,总...